斯巴達克斯精神 - 馮睎乾

斯巴達克斯精神 - 馮睎乾

最近重看許多舊電影,包括寇比力克的傑作,如《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大開眼戒》和《奇愛博士》,部部閃耀智慧靈光,反映寇比力克對宇宙和人性的洞見。但他最呼應今天香港的作品,除了日前談過的《閃靈》,就要數1957年的《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和1960年的《風雲群英會》(Spartacus)。兩部戲的主角,恰巧都是2020年逝世的卻德格拉斯。

以一戰為背景的《光榮之路》,卻德格拉斯飾演正氣凜然的達克斯上校(Colonel Dax)。戲中反派將軍為推卸打敗仗責任,決定找代罪羔羊,以「懦弱」的莫須有罪名,處死三名士兵。入伍前是律師的達克斯,自薦在軍事法庭為三子辯護。然而審判只是做樣,所謂show trial,連正式起訴書也欠奉,根本尚未審判,三子已罪名成立。達克斯於是當着法官面前,直斥審訊的虛假,更揚言這法庭是國家之恥,「判他們有罪就是罪」。

看戲後數日,想不到黎智英先生亦面對一樣荒唐的審判。不管律政司是否說過「國安法沒有『無罪假定』字眼」這句話,單看土共黨媒如何張牙舞爪,就知道他們從未將「無罪假定」放在眼內。

至於背景為古羅馬奴隸起義的《風雲群英會》,卻德格拉斯則飾演奴隸軍傳奇領袖斯巴達克斯(Spartacus)。史上的斯巴達克斯跟電影不同:例如戲中的他,當初為羅馬貴族表演角鬥,跟手足生死相搏,淪為毫無尊嚴的玩偶,起義後即禁止奴隸軍以同樣方式玩弄羅馬戰俘,呼籲不要做羅馬人;但據佛羅魯斯(Florus)《簡史》(Epitomae)所載,歷史上的斯巴達克斯則「命令戰俘以兵器決一死戰」(captiuos iussit armis depugnare),以洗當年表演角鬥的奇恥大辱。

無論真正的斯巴達克斯是什麼人,他死後還是成了自由和抗爭的符號,連「光明會」的祖師爺爺也自稱Spartacus。寇比力克戲中最震撼我的一幕,是有人問斯巴達克斯:「若你明知必敗必死,仍會打下去嗎?」他答:「會。人死時,全部都是輸家。所有人都會死,但奴隸跟自由人失去的東西不同。自由人死時,失去人生的歡樂;奴隸則失去痛苦。死亡是奴隸唯一認識的自由,所以他不怕死,所以我們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