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火噬八魂 三無大廈未善後 業主地舖賣罩 開張犯聚

社會專題:火噬八魂 三無大廈未善後 
業主地舖賣罩 開張犯聚

去年11月釀成8死6傷的廣東道大火慘劇,肇事無牌尼泊爾餐廳位於樓齡達70年的「三無大廈」內,該處無看更、無法團和管理措施,更是「零」消防設備,再喚起各界關注,本報發現火災大廈未善後,卻續有新店開張,業主還出席拜神儀式。屋宇署亦證實火災大廈閣樓和2樓、3樓單位入口的防火門違規被移除,已向業主發出命令作出糾正;而消防處亦聯同屋宇署巡查2,800幢60年以上舊樓,以九龍城、油尖旺、灣仔區為主,發現有1,380幢樓宇的公用逃生途徑有違規,已向業主要求處理。

記者:沈彥恒 張景昕 金敏琍

攝影:麥超億

「我喺度拜神,未拜神你行埋嚟同我講火燭,你都唔啱規矩……有冇搞錯呀,合唔合理先?」大火慘劇發生才一個多月,記者於冬至後在火災現場,遇上大廈業主鄭承隆在火災單位下層地舖開設口罩店,大搞開張拜神儀式,記者上前訪問,請他回應一下有關大火後跟進情況,豈料他反應相當激動,不斷質問記者何以在其拜神日子問有關火災事宜,更直言:「回應乜嘢啫,有咩好回應呀?」現場所見,口罩店開張儀式墟冚,又拜神又切乳豬,廣邀數十人出席,包括藝人等,更公開在網上直播。當時當局因應疫情嚴重實施二人限聚令,但各賓客中有人除罩食燒豬、影合照,非常熱鬧,與慘烈大火形成強烈對比。

根據查冊,海外公司Starnet Resources Limited於05年各以1,100萬元購入事發現場的廣東道562號與560號相連唐樓,當時買家公司董事正是鄭承隆。鄭活躍政經商界,公職不少,曾任新思維副主席、仁濟主席、監警會委員等,疫症期間他創立SOSo Mask,生產醫用口罩。但2008年至今,屋宇署四度向該唐樓釘契,並發出「就建築物或建築工程的拆卸或改動發出的通知」及「對建築物進行檢驗及修葺的義務」等。

■發生火警的無牌餐廳仍然焦黑一片,業主鄭承隆則在地下位置開設SOSo Mask。

活躍政商界 曾任監警會

發生奪命大火的唐樓於1951年落成,樓高三層,發生奪命火前「零」消防裝置,事後未見加裝警鐘、自動灑水系統等消防設施,除1樓為火災餐廳和另一個空置單位外,樓上2、3樓合共四個單位,卻被劏成10個劏房,令租客提心吊膽。「我沒想過住了短短6日就發生大火,搞到一家人無家可歸!」已取得香港身份證的印度男子Vijay Kumar,大火後返回劏房執拾細軟。他稱透過佐敦一間地產代理,以每月6,000元租住3樓劏房,與妻子、1歲和4歲的兒子居住,事前不知道一樓有無牌餐廳,業主和地產代理亦從未向他提及。

他指大火當日,只有妻兒在家,幸而都沒受傷,但心靈嚴重受創,對火感到恐懼,加上大廈沒有消防設備,令他不敢住下去。他讓記者進入面積100多呎,一房一廳,雖有獨立廚廁,但設施簡陋,房內只放一張碌架床,衣服亂放床上。原本做廚師的他仍未找到工作,坦言積蓄有限,只能租住同區的平價劏房。

■SOSo Mask開幕當日,鄭承隆廣邀數十人出席,與一個月前的慘烈大火形成強烈對比。

僭建負荷易致倒塌

測量師學會建築測量組主席陳旭明看過屋宇署提供的圖則稱,起火唐樓除地舖外,樓上只可作住宅用途,不宜開設食肆。以現行樓宇安全準則,他批評:「走火通道唔得啦,結構又唔符合(標準)。」首先大廈為單梯式,逃生出口只有一個,居民難以快速疏散,加上樓梯以扇形梯級設計,每級階梯闊度兩極,由窄至闊,結構類似旋轉樓梯,稍一不慎會令人「差錯腳」跌倒,緊急逃生時造成走火障礙。

此外,1至3樓原本設有露台,但卻被僭建「封死」:「本身個設計得個矮牆,如果封咗、加高甚至加窗,本身個負荷都係大咗。」而僭建劏房加設獨立廚廁,水管數量不免大量增加,如露台僭建位用作排水,更必須升高地台才可接駁到到原本位於廚廁的污水管,故加設地台及水管均令大廈負荷增加,隨時引發倒塌危機。他以2017年紅磡機利士南路唐樓倒塌為例,一個被改成劏房的露台導致「冧樓」發生,前車可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