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過去香港一直擔當「垃圾貿易自由港」的角色,發達國家利用香港將廢塑膠垃圾非法轉運到發展中地區棄置或燒掉,香港相關部門無做好把關,被國際刑警及聯合國相關工作小組點名批評。環保團體促環保署及海關做好把關,否則香港會繼續背負垃圾貿易自由港惡名。
規管全球有毒貿易的《巴塞爾公約》今日起加強對廢塑料貿易管制,綠惜地球倡議及傳訊經理楊日輝表示,過去多年香港都是歐美及日本廢塑料轉口港,2018年前會轉運到中國大陸,但自2018年中國禁收洋垃圾,香港進口的廢塑料轉往東南亞,「翻查聯合國資料發現香港在2019年,分別是越南和泰國、菲律賓的第二及第三大廢塑料來源地」。楊日輝指,沒簽訂《巴塞爾公約》的美國為香港最大的廢塑膠來源地,2020年首十個月進口6.8萬公噸,佔本港總進口量25%。國際刑警2020年8月首次發表的《戰略分析報告:自2018年1月以來全球廢塑膠市場的新犯罪趨勢》,點名香港有份參與。
《巴塞爾公約》轄下工作小組2019年探討應對有害廢物貿易工作時,特別提及與香港有關案例。羅馬尼亞2016年出口123個廢礦渣貨櫃至廈門港,遭當地勒令退回,輾轉運到香港,其中八個貨櫃轉運馬來西亞巴生西港,被界定為有害廢物拒收。大馬環保部門要求香港環保署不要把餘下115個貨櫃付運,貨櫃在環保署監督下,2020年8月下旬才運走。
楊日輝表示,環保署及海關未有做好把關角色,以致香港背負垃圾貿易自由港的惡名;綠惜地球促加強抽查從美國運港貨櫃。
另外,中國今日起全面禁止廢紙進口,香港目前有九成廢紙出口到內地,全港廢紙量每月約四萬噸,「廢紙圍城」恐再現。不過,本港政府回收廢紙承辦商之一的「劉財記紙業」董事長劉耀成表示,「有同內地紙廠繼續傾價,1月1號之後冇問題,同往時一樣」,預計今年全年的廢紙仍可出口到內地。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目前香港廢紙仍能出口到中國是否屬長遠措施,市場訊息仍未明朗,「未必係一個長遠政策,因為中國本來就有禁廢品進口嘅國策,我估計𠵱家呢個係過渡安排」。環保署稱,一直與中國生態環境部及相關部委保持溝通,現時未有其他資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