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疫情下港人無法外遊,大批市民改為郊遊。行山團體「隨我行」透過航拍,發現龍脊、馬鞍山昂平等熱門行山徑因山友亂開路而變得面目全非,雞公嶺亦因越野電單車活動頻繁,整個山頭「刨出」數十條車痕,傷痕纍纍。
「隨我行」2015成立,創辦人Admond、Terry是法律行政人員,每逢假日喜愛行山,亦會用航拍機紀錄郊野景色。不過,今年他們拍攝發現,多條山徑都佈滿傷痕,例如被《時代》周刊評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的龍脊,南面山坡出現蜘蛛網形狀的新山路。Admond指新闢山路與行山熱潮有關,「人數多咗,空間需求大咗,難免啲人開支路。」
另一行山熱點馬鞍山昂平的植被亦大幅消失,出現蜘蛛網般的山路。Terry慨嘆:「其實佢係一個好大、好平坦草原嚟,好多人亂咁行,踐踏到草地禿咗。」
近年行山人潮更開闢相對冷門路線,例如元朗的雞公嶺。Admond指當地較多越野電單車愛好者飛馳,但近年亦吸引大批市民及越野跑愛好者在雞公嶺練習。他指山上經常出現人車爭路,越野電單車為避開人群,會駛向草地開闢新道路。他呼籲市民行山忍讓,不要亂開新路。
有「樹博士」之稱的詹志勇對郊野現況感到心痛,憂慮行山熱潮持續,會出現惡性循環。他建議在部份山徑損耗嚴重地方,用人工方法復原,例如暫時封鎖山徑,掘鬆被壓實的泥土,再加一些堆肥和種草,加速復原。他又建議漁護署應與越野電單車群體討論,禁止在郊野公園範圍駕駛。
不少行山人士亦亂闖密林或山澗,甚至靠近懸崖邊緣或嘗試攀爬峭壁打卡。消防處指今年首十個月攀山拯救事故達414宗,創10年來新高,有9人死亡。處方提醒,近年發生多宗遠足及山野活動意外,位置往往偏離有明確路標的山徑,而且地勢非常險要,增加救援的困難。
漁護署回覆本報指一些熱門郊遊路線如龍脊、馬鞍山昂平、千島湖觀景台和雞公嶺等,因行山人士的不良習慣,如抄捷徑及爆林等,出現不同程度的路面損耗。該署會考慮以圍封及改道措施阻止情況惡化,並復修山徑兩旁的植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