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習近平總書記真正信奉已破產的極權主義意識形態,數十年來渴望中國共產主義稱霸全球……除非我們容許,他不會注定永遠在國內外實施暴政。」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7月23日的對華政策演說,呼籲自由世界與中國人民聯手終結中共的「新暴政」,美中意識形態對抗達建交42年來高峯。學者預期拜登上台後,華府將以另一種形式沿續特朗普的反華政策。
中美走向新冷戰,意識形態衝突加劇。1月15日,特朗普在白宮與來訪的中國副總理劉鶴簽署首階段貿易協議,中方承諾未來兩年增購2,000億美元(約1.55萬億港元)美國貨,換取美方把1,200億美元(9,300億港元)的中國進口貨關稅減半至7.5%。特朗普形容為「非常好的協議」,還在簽字前揚言不久後將訪華。當時他也許並未想到,發源於武漢的肺炎疫情,此後會演變成全球大流行,改變了美中關係發展軌迹。
疫情爆發之初,特朗普未有太多批評中國。但踏入3月,美國疫情一發不可收拾,政界和輿論對中方瞞疫的批評聲浪升高。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更在毫無根據下,指控病毒可能是由去年到武漢參加世界軍人運動會的美軍傳入中國。特朗普在3月17日首次在Twitter上使用「中國病毒」字眼,中美就病毒源頭爭議發起輿論戰。特朗普更指摘世衞淪為「中國傀儡」,助長中國的不實訊息。
中美第二階段貿易協議磋商無期,特朗普政府更全方位向中國開火,包括科技、金融、人權,以至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方面,兩國在年內互逐記者、互關領館、互訂制裁企業實體清單,以至制裁對方高官或議員等。同時,美國積極部署印太戰略圍堵中國,與日本、印度和澳洲共組地區安全問題上針對中國的「四方安全對話」。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韋森費特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對本報分析,特朗普政府把疫情責任推向中國,有淡化自身處理疫情失誤的成份,「但疫情爆發肯定改變全世界,尤其歐美對中國觀感,導致民情出現大變」。
孔又指華府對中國強硬,有國會兩黨及民意支持,只要拜登政府上台後,世界沒發生足以改變美國外交政策的突發事件,中美將持續對抗格局。「貿易戰不會停止,拜登說過不會隨便取消對華關稅。前任已做了『醜人』,拜登定會開出一些條件,要求中國讓步才肯撤關稅。中方也不會在拜登一上台就示弱開出好條件。」中美會否在台海或南海爆發衝突,他認為主動權在中方,「要看中國是否克制,還是要測試拜登底線」。
拜登在競選時已表明,上任首年將邀盟友和其他民主國舉行峯會,商討遏制威權主義在全球擴張。美國史丹福大學胡佛研究所研究員約菲(Josef Joffe)早前撰文稱,拜登上台後美將回歸自由主義霸權,不會放棄與中國展開大國競爭。「一個崛起中的陸權強國與一個老牌海權強國的典型競爭正在升級。民主黨和共和黨致力與印度、日本、南韓、台灣和澳洲等地區角色集結在一起遏制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