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之道】全球科技股監管風險升 - 鍾秀霞

【選秀之道】全球科技股監管風險升 - 鍾秀霞

上周說到一眾舊經濟股份回勇,汽車行業在低基數支持下,數據顯示今年10月全國汽車行業銷量預估達254.4萬輛,按年增11.4%。不過由於中國汽車市場規模已相當大,滲透率也高,長線難維持高增長。

中國汽車市場增長集中在兩方面,第一類是高端房車,今年疫情席捲全球,國民無法出外旅遊,出現報復性消費,但有能力購買高級汽車的消費者,似乎傾向選外國品牌。第二類是受惠環保政策的電動車。電動車長線前景看好,但香港上市公司的選擇不多,而市場已對給予很樂觀的預測,估值難計數。

筆者也看好醫療設備及新能源的增長潛力。醫療設備之後很可能會像藥品市場般受到集中採購的影響,因此選股時要小心,宜集中一些高端醫療設備。至於新能源,今年太陽能及風能企業十分吃香。筆者較看好太陽能,原因在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提升得很快,預期中國很多地區也可實現平價上網,未來太陽能即使不靠補貼也能生存。

中國很多行業往往在政策支持下出現一窩蜂的情況,短期內製造大泡沫,最後爆破收場。這次中央給出一個非常長線的路線圖,目標在2030年前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達到峰值,然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換言之,中國有40年時間去部署能源轉型,行業擁有長遠增長潛力。

最新受法規影響的還有科技行業。早前中國監管部門召開了「規範線上經濟秩序行政指導會」,後來又推出反壟斷指南,分析認為這是整頓科技巨頭的信號。其實歐美近月也有類似的規管聲音傳出,反映全球科技企業的規模膨脹到一個地步,對社會及經濟有龐大影響力,各地正研究如何推出監管框架。以往中國的科技行業在發展時面對較少監管制肘,股價表現勇猛,如今市場開始將監管因素放在眼內,相信會為熱烈氣氛添上一點理性分析。

鍾秀霞

安聯投資高級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