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除了歲肖,香港每年還添了年度主題。2019年是社會運動,今年肯定是世紀疫症。抗疫近一年,港人活在翻天覆地的新常態,藝術節、電影節、時裝周、書展紛紛取消;戲院、博物館、表演場地間歇關閉。在文化藝術領域卻不是一片空洞,反而發生了許多值得我們銘記和recap之事。活在口罩之下,今年彷彿過得特別長。
回望2020,港區國安法加武肺令示威退潮,卻引發「新大時代」下新一波的移民潮,台灣和英國成熱門流徙之地,包括一班憂慮創作、言論自由的藝術家和文化界中人。留下的,又面對何種光景?
「從業員現正面對手停口停的慘況,藝文界工作者因封館及停演而失去演出及工作收入,直接影響生計。」每年農曆新年後的3至5月都是藝文界的黃金檔期,今年2月,一班藝文界代表已去信政府,強烈要求支援。本於2月開鑼的香港藝術節、3月接力的藝術月和春拍,一直至「法國五月」等等,數不盡的藝文活動叫停,連龍頭Art Central和Art Basel亦率先於2月雙雙宣佈取消,不少製作蝕錢收場,幕前幕後叫苦連天,有人轉開Uber、有舞台佈景師轉做裝修,更有人轉做街市肉類分割員(斬豬肉)。港府未封關先封館,藝文界影響首當其衝,經過幾輪「藝文界支援計劃」加碼至5,500萬,平安夜民政事務局又宣佈向44個受藝發局資助藝團、14個康文署轄下場地夥伴及41個藝能發展資助計劃受助團體,發放每團8萬元的額外資助,可說是杯水車薪。
當藝文界一片愁雲慘霧之際,Art Basel宣佈推出網上展覽,銷情不俗。繼而引發拍賣行、表演團體亦紛紛轉攻網上、360度美術館、網上對談、金像獎網上頒獎,連香港美酒佳餚節都推網上舉行,隔住個芒嗅鵝肝、索酒香。以蘇富比香港為例,首創當代藝術網上直播晚間拍賣錄得6.8億成交額,加速集團開拓網上生意。
去年西九有五位高層離職,今年更有行政總裁栢志高(Duncan Warren Pescod)離任,原定明年到期的他不獲續約,提早於今年11月離任,管理局指會全球招聘物色繼任人。栢志高曾服務香港政府逾33年,包括前民政科、前保安科、前政務總署等等,2014年加入西九任營運總裁,翌年8月起出任行政總裁。西九在12年間管理層多次出現地震,包括上任僅五個月以抱恙為由辭職、卻在一個多月後即出任英國文化協會藝術總監的謝卓飛,還有同樣以健康為由辭職的連納智。另外多名老臣子亦陸續離任,包括任職9年的表演藝術行政總監茹國烈、前M+博物館行政總監李立偉,以及前資訊及通訊科技總監陳鳳英。
很難想像,經過社會運動加疫症洗禮,地價冠絕全球的中環黃金地段頓成結界,昔日一盤難求的中環甲廈最新空置率升至逾5%為近七年新高。反映經濟寒暑表的老牌畫廊竟也紛紛大遷徙,貝浩登、漢雅軒、季豐軒等畫廊已遷離中環,賣古董的荷李活道凋零冷清。
偏偏勇悍的法國人,卻選擇在經濟蕭條的時勢逆市勇闖香港,法國前總理Dominique de Villepin便與兒子在中環開設Villepin畫廊,強調「相信藝術,相信香港」。另外,法國女商人在黃竹坑開設首個展示複製大師作品的都會美術館(Metropolis Museum),亦於今年3月開幕。
兩年前獲新世界申請強拍的一級建築北角皇都戲院大廈,10月初以底價 47.76億元成交。新世界執行副主席鄭志剛表示會盡力保育有68年歷史的皇都飛拱建築,並作出「三保」承諾,不會只着眼粉飾外觀,「保育並非只是保留舊建築,而是要形神俱備,將硬件和軟件融合。」
今年樂迷最期待的國際級演出,肯定是闊別香港十年的日本殿堂級音樂教父坂本龍一音樂會。坂本原於今年4月初在西九演出三場,並引發搶飛熱,開售不到五分鐘已被搶光近千張門票,市場即出現黃牛黨,甚至有人在網上索價45萬元,當然有價無市。不過,我身邊的確有朋友撲了幾千元至一萬元的黃牛票,為見教授一面。
無奈疫情反覆,坂本音樂會延至9月,囤票的黃牛黨應該嚇到腳軟。及後音樂會再度延期到2021年12月,西九在本月開始播放坂本的電影作品,教授今年4月亦舉行了網上音樂會,全程免費直播。明年教授能否如期來港慰樂迷,相信只有上帝知道。
73歲的許鞍華和多次角逐影后的英國演員Tilda Swinton獲得第77屆威尼斯影展終身成就獎,許鞍華是首位華人女導演獲此榮譽。筆者問過她得獎感言,許鞍華感謝之餘仍不忘為同業加油,表示「希望此獎同時也能幫助香港電影」。
經歷2019年多事之秋,今年台灣金馬獎中國電影和合拍片缺席,沒有大製作、合拍片、名導身影的金馬獎,今年有七套港人參與的電影入圍,香港導演郭臻執導、講述去年逆權運動中不同人對事件看法的《夜更》奪得最佳劇情短片,李哲昕的《迷航》奪得最佳紀錄片。
7月中因疫情嚴峻急煞停的香港書展,本來延至年底聖誕前一連七日舉行,最後又延期至明年7月。12月重展再撻Q,書商如驚弓之鳥,寧願自己舉辦網上書展或優惠促銷。此外,書商組成的關注組狂罵書展急煞停,引來書商虧損幾萬至十幾萬不等,包括佈置費,亦有書商批評賠償問題未得到有關當局的回覆。
以嬉笑怒罵深入民心香港卅年的港台節目《頭條新聞》年中遭叫停。香港藝術家周俊輝等發起二創撐港台、與《頭條新聞》齊上齊落行動,以「一人一創作」響應發聲,促社會各界關注香港創作及言論自由被打壓之境況。
疫下消失的還有不少老店,包括百年老牌英文書店辰衝總店結業,不少書迷冒雨打卡告別,連職員也在招牌下拍照留念,依依不捨。創立於1918年的辰衝書店總壇一直屹立尖沙嘴樂道,今年宣佈關閉總店轉戰網上業務,金鐘和中環分店維持門市經營。同樣屹立尖沙嘴逾70年的日文書店智源書局,亦計劃於明年1月結業。
閉館四年耗資約9億元修繕擴建的香港藝術館,上年底在烽火中重開,朱銘、張義、蕭健偉等戶外雕塑一度被催淚彈籠罩。今年受武肺影響,藝術館也只間歇性開放,大部份時間處於閉館狀態,原定之「觀景.景觀──從泰納到霍克尼」及「從糞筐到餐車──吳冠中誕辰一百周年展(第一期)」展覽亦要提早完結。館方首次與意大利烏菲兹美術館合辦專題展覽「波提切利與他的非凡時空──烏菲茲美術館珍藏展」,作品能順利從疫情嚴峻的意大利運來實在難得,可惜疫症下仍需要閉館。
提到話題展覽,不得不提在尖沙嘴香港歷史博物館的「香港故事」常設展。博物館將進行閉館翻新,展覽已於10月19日暫停,市民恐兩年後內容被刪減紛前往打卡,成為一時社會話題。2001年開始展出的「香港故事」展覽由四億年前說起,幾可亂真的動物、大樹,呈現香港6,000年前的生態環境。同時還原二十世紀初舊街道、代表香港的帆船、搶包山場景、一比一的廟宇、真實的電車,呈現香港1997年前不同時期的風貌。展覽關閉後會進行翻新工程,展覽來到尾聲更是人頭湧湧,市民扶老攜幼的來打卡記錄。
今年香港引發造星熱潮,也有代表人物黯然退去。今年4月歌手關淑怡突於社交媒體宣佈退出樂壇,當時53歲的她激動拋下一句,「相當失望,見識了最醜陋的一面!」成軍9年的組合Robynn and Kendy亦宣佈休團。
2020年看着不少巨星墜落真的很難過,高比拜仁(Kobe Bryant)、三浦春馬、黑豹Chadwick Boseman、「小鬼」黃鴻升、007始祖辛康納利(Sean Connery),還有英國間諜小說大師勒卡雷(John le Carre)和百老滙劇推手伯林德(Roger Berlind)。死於武漢肺炎的更有美國音樂人Adam Schlesinger、日本搞笑藝人志村健、藝史學者Maurice Berger,還有舞台劇演員Nick Cordero,終年只有41歲。
在香港,英年早逝的音樂人亞里安(原名歐陽永康),編出郭富城《最深愛的人是妳》、黃耀明《萬福瑪利亞》等甜美電子氛圍歌曲的,都來自這位電子組合Minimal靈魂人物,可惜他於今年2月猝逝,終年52歲。今年離開我們的還有香港少女漫畫巨擘、《13點》作者李惠珍;原名馮忻忻的作家君比,以及著名畫家與作家黃永玉愛妻張梅溪。君比筆下的作品不少都是鼓勵青少年的讀物,例如《四個10A的少年》,她最後創作的系列仍關注「夜青」問題。人稱「魯師傅」、參與高達四千多場舞台佈景製作的資深製景巨匠魯德義師傅,則於今年5月在睡夢中與世長辭。
撰文:鄭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