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歷史性成為美國制裁的主角,銀行界度過驚險一年,國務院向國會提交報告後數十日,業界火速與目標官員斬纜,算大步檻過無落入二級制裁,不過未來暗湧仍浪接浪。大和資本市場執行董事兼首席經濟師賴志文認為,「首回合」看似輕鬆檻過,新一輪制裁名單卻隨即拋出,「好似玩緊跳高跨欄運動」,難度不斷加高,美國取消香港特殊待遇地位,對本港國際金融中心的深層影響,未來一兩年亦會浮現。
外界對特朗普簽署「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多解讀為只涉貿易及關稅層面,「其實係一個重要轉捩點」;賴志文指按例美國政府會用一兩年時間,待每個部門檢視完那方面需要斬纜後,屆時考驗才會見到,包括美國與香港一眾金融監管機構關係、港企在美上市地位等會否出現變化,需要關注。
不少歐美國家已停止與本港實施逃犯引渡協議,賴志文說,「如果冇晒引渡協議」,好多現有金融監管條例便形同虛設,「將來等於有人犯咗某條金融條例,離開香港去到呢啲國家就冇事」。
美國民主黨在大選後未能控制兩院,未來拜登政府很可能是跛腳鴨,兩年後國會中期大選又到,「唔想輸,對華政策唔可以放得太軟」;當前新班子或忙於政權交接,但最多60日後(明年2月初),銀行又面對另一趟次輪清單威脅,拜登如何拿揑制裁措施,「下一個限期係好重要啟示」。
過去一年半,本港政治環境風高浪急,資金卻源源流入無淨流出,不敗之謎在於港息低但美息更低,「的確係有廣大市民搬錢去開離岸戶口」,但外圍水浸,港息只需高於美息0.01厘,都足夠吸引銀行套戥。賴志文指暫看不見形勢逆轉,「除非出現黑天鵝事件」,規模不小的銀行被二級制裁,才可能令套戥失效觸發資金淨流走。
作為中環金融人,事事講求風險管理,有否開定離岸戶口?賴謙稱自己可調撥資產非常少,「但身邊認識嘅朋友,唔同背景唔同光譜,絕大多數都做定同一準備……真係有甚麼巨大變化,幾分鐘內撳粒掣就做到(調撥資金)」。國安法實施後,分析師是否也要更口密?評論作風較敢言的賴志文笑說,「冇乜大改變,盡量喺有限空間作無限發揮」,隨後又補充一句,「始終有條法例,都會望住留意番」。
■記者劉美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