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看Netflix 的《后翼棄兵》,西洋棋盤搬到了香港社會大銀幕,深水埗發現了「主教山」遺址。主教,西洋中就是Bishop有點中國象棋的「象」。然後我們又有了「皇后」,the queen,不過大家更覺她是妹仔。這個皇后,理應好打得,不過她最好打是把舊世界拆個稀巴爛的打得,包括那個英國留下的碼頭。
今天,皇后又遇到主教山,這次會有好下場嗎?深水埗主教山蓄水池的巨型遺址,即使一個完全沒有歷史知識對香港沒有任何情懷甚至完全沒有美學觀念的人,也應該會「嘩」一聲,為那壯觀宏偉的圓拱形屋頂、粗壯的麻石柱而折服。這不像一般的歷史建築物,不是普通一幢戰時唐樓,往往是建築學家覺得有多麼值得保留的建築風格,但附近街坊看着破爛外牆完全無感覺,往往就有「專家和平民」的爭拗。
這個主教山蓄水池完全是「無爭議」的歷史建築物,單是「羅馬式風格」已經足夠吸引市民眼光,所以才能在完全沒有任何專家背書、沒有任何團體策劃下,短短幾小時,單靠網絡那幾幅地下景觀圖片,已經令市民蜂擁而至,要保護古蹟。市民對這個蓄水池是瞬間凝聚了保育的共識。
民意很清晰,但官威難測,而官威過去一年,是可以不理民意的。皇后可以不理會主教。
特別是,如果大家把這個百年建築物的功能意義上升到「殖民地利民百世之舉」這種高度,只怕皇后便會不悅,因為有違政治正確的潮流趨勢。官方論述的英殖統治,只能是「有待清洗的百年屈辱」,香港只是被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英國人沒有真心對香港好是殖民的對象云云。
但這個主教山蓄水池實實在在告訴你,在滿清仍未滅亡之際,香港這個因為戰爭而割讓的地方,被英殖統治期間,得到了統治者的照顧,改善了當日中國人只靠打井水的生活。這些歷史文物,會刺激戀殖的情緒嗎?當英殖留下的ICAC、法院都拆得七七八八,這個主教山,能逃過皇后追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