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發展局公佈本財政年度最後一季賣地計劃,涉及3幅住宅地及1幅商業地王。其中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商業用地,市場目前最高估值達248億元。不過首三季賣地收入只有逾330億元,暫時為近11個財年來最低,但如果上述四幅土地以近最高估值售出,則可以將年底賣地收益推高至約700億元。
2020年疫情肆虐,政府支援多輪抗疫基金,庫房開支增大,但年內賣地收益暫時按年大跌逾七成,只有逾330億元,比去年逾1,270億元大幅下跌,更有機會創2009/10年度賣地收入只有128.62億元以後、11個財年以來最低。加上中環海濱商業地推遲至明年年中截標,預料將不會納入本財年賣地收入。賣地收入大幅下跌,但發展局局長對相關收益問題隻字不提。
不過,財年最後一季推出地段地價高昂,華坊諮詢估計4幅地皮市場最高估值接近400億元,其中銅鑼灣加路連山道商業地最高估值為156.1億元、山頂文輝道為75.4億元、啟德4E區2號地估值高達103.8億元,以及古洞北第25區地段估值60.1億元。雖然4幅土地若能成交,涉及金額已經超過首三季所有地段總數,惟華坊資深董事梁沛泓指,按照過往政府方針,港府未必會有「追數」的打算。
梁沛泓解釋,政府一貫方針都是增加土地供應,以協助港人「上車」。因此預料最大可能限制其是否推地的原因,主要在於地契限制。就如港府上季提出,將會商討改劃三幅啟德商業地為住宅地用途,預料未必能快速完成改劃,限制政府是否可以推出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