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線「潛規則」排斥新思維

國際線「潛規則」排斥新思維

港版國安法下,「國際線」已成為「勾結外國勢力」的罪行,但隨着流亡海外的政治人物增加,國際線已由香港轉移到海外,不少流亡海外人士繼續投入到國際線工作。有流亡人士認為,國際線已不能再圍繞游說工作,認為要有新思維,但承認不容易,甚或會受國際線工作的「潛規則」排斥。

只靠游說如「苦主大聯盟」

鄭文傑受訪時直言,反送中運動後,社會公民意識增強,「運動由下而上去進行嘅方向變強咗」,表面似是正面發展,但同時暗藏危機,「呢個模式始終係俾人感覺要好快贏得佢想要嘅嘢,想透過個人化嘅力量去帶動成個社會議題。」結果不單香港市民迷失,甚至是整個香港下⼀代都陷入迷失,「迷失喺個爭取曝光嘅遊戲入面、國際游說嘅企業嘅裏面」。

以往國際線工作幾乎等同游說工作,但鄭文傑坦言不認同,甚至認為不踏實,「我哋好似個虛無飄渺嘅靈魂咁不斷倚靠政客,喺外國來講,我哋就係苦主大聯盟嘅代表」,亦令他擔心無止境向外國求助最終無補於事,他早前提出成立「香港影子議會」,期望現時國際線遊戲下另闢新路徑,他解釋:「如果北京刻意要將我哋同香港主流社會切割,呢個平台就係你可以同香港市民去連結返」,但究竟作用有多大?風險有多高?仍尚待驗證。

他坦言,國際線工作亦要有透明度,不是一個小圈子,讓不同政治光譜的面孔出現,但他不諱言現時國際線工作也有「潛規則」,新想法易被排斥,部份聲音甚至不成比例地被壓抑,最終影響國際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