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版國安法實施後,投資大行跟風表態、企業要求員工效忠、小店對表達政治立場轉趨低調等情況比比皆是,上述改變明顯反映如今本港營商形勢與「自由」越走越遠。有分析指,為免觸碰看不到「紅線」,企業自我審查成為常態,這種政治陰霾持續籠罩香港。
年內北京強推港版國安法,政商界紛紛護航。英資大行起初並無跟隊,及後《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轉載「滙控終將失去所有客戶」文章炮轟滙控後,該行在不足24小時內跪低,行動包括透過官方微信賬戶,上載滙控亞太區行政總裁王冬勝到「撐國安立法」街站簽名聲援的照片;渣打亦於電郵聲明支持國安法。
註冊地均在英國的滙豐及渣打態度軟弱,令香港人反感;網上不少人稱將取消兩大行的戶口,抗議銀行跪低。滙豐落得「裏外不是人」的下場,股價亦淪為陪葬品,「賠了夫人而折兵」。
金融界獻媚行動全年持續,接連有中資投行員工透露被迫「自願」簽下連署書,表明「反港獨、反分裂、反恐怖活動、反外國干預」;亦有銀行灌輸員工「愛國」教育。
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指出,企業的自我審查成為「常態」,「驚觸碰到不必要的紅線」,由於目前法例不清晰亦無案例,故企業每做一個商業決定前會多番考慮,「好多人會自我設立個標準,但到底個標準係咪阿爺心中嘅標準,抑或法官嘅標準呢?冇人知」。
自由黨黨魁鍾國斌指出,國安法衍生的美國制裁行動曾對商界造成心理影響,關注拜登上任美國總統後的舉動,惟目前商家主要受累於疫情,坦言對明年營商前景不樂觀,「港府防疫甩甩漏漏,商界都冇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