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戰前水庫最老128歲

四戰前水庫最老128歲

【本報訊】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稱,古蹟辦與水務署已就地下配水庫開展系統性普查,發現最少四個戰前建成地下配水庫,包括雅賓利、山頂、歌賦山和油麻地食水配水庫。記者翻查歷史文件,發現雅賓利配水庫和山頂配水庫歷史可追溯至19世紀末期,即落成接近130年。

該四個戰前配水庫,歷史最悠久是位於中西區馬己仙峽道的雅賓利配水庫,早於1892年港府工務報告提及,建議將當年建成的雅賓利明渠延伸至雅賓利配水庫下方的管道,意味雅賓利配水庫早於1892年前已建成,最少有128年歷史。

古蹟列漏主教山水庫

太平山頂柯士甸山道的山頂食水配水庫則建於1897年12月。當年工務報告指,此前山頂區只依賴小型鐵水缸供應一天食水,一但有機件故障,整個區域會制水。容量達40.9萬加侖的山頂食水配水庫,則足夠供應10天。但隨山頂區人口上升,夏天食水供應依然困難,港府再於1903年11月建成歌賦山食水配水庫,提供額外21萬加侖容量。

連同油麻地食水配水庫,四個戰前配水庫上蓋的業權均由政府擁有。當中雅賓利食水配水庫以年租250元租予婦女遊樂會作網球場用,其餘三個配水庫則列為草地或公眾休憩花園。

2009年時任發展局長林鄭月娥宣佈把六個戰前水塘內,共41項水務設施構築物列法定古蹟。當時林鄭聲稱把該批水務設施列為法定古蹟「不但彰顯了政府對保育文物的承諾,而且亦表明了我們為香港市民提供可靠和優質食水的決心」。

2009年公佈的41項水務古蹟均處於地面。九龍水塘有共五項建構物列古蹟,連接九龍水塘的主教山配水庫未有納入,或因處於地底而被忽略。

城市研究學者黃宇軒指,主教山配水庫「喺佢哋(政府)心目中可能好minor」,或因此遺漏,他認為遺漏屬於「非戰之罪」,因配水庫處於地底,反而水務署沒通報、沒停止工程「好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