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時刻,學者休克 - 馮睎乾

歷史時刻,學者休克 - 馮睎乾

由董建華團結香港基金成立的「香港地方志中心」,以編修《香港志》為使命,首冊《總述 大事記》終在日前面世,且供大眾在網上免費瀏覽,真是「功德無量」。據中心執委會主席陳智思估計,編修整套42冊《香港志》,需要7.8億港元,即每冊成本平均1800萬,由全港各大財團埋單,排頭位是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即是說,你賭錢也算是為史學出一分力,可以畀啲掌聲自己。

耗資1800萬的《總述 大事記》是否物有所值呢?從國家利益立場看,大概會很失望。例如中共官方一直宣揚「自古以來香港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據《香港志》所載,香港是在秦始皇征服嶺南,設立南海、桂林、象三郡後,才納入中原王朝管轄版圖,時維公元前214年。「自古以來」,今後當改口稱「自秦以來」。

眾所周知,我國至少有5000年歷史,但按照《香港志》說法,原來在中國歷史上,香港這地域有大約2700年是處於「獨立」狀態,與中原王朝無關;換言之,自古以來大多數時間,香港都是分離於中國的一部分。

請留意,以上說法不表示我有「港獨」傾向。我只是根據董建華倡議編修的《香港志》,運用最基本的小學加減算術,作出合情合理的推論而已,不服來辯。董建華的《香港志》,別有用心砍掉2700年,硬生生自設上限,把本來氣勢如虹的「自古以來」,閹割為垂頭喪氣的「自秦以來」,難免令愛國人士痛心疾首。我建議馬上DQ書中那段文字,否則必荼毒千千萬萬學子。

撇開國家宣傳的戰略價值不談,《香港志》首冊還有其他問題,明天再講。當然,這套書的出版有其重大意義,不容一筆抹殺。其中一個意義,是讓香港市民知道:原來本港很多學識深厚、地位崇高的歷史學者,依然健在。

年中鬧得沸沸揚揚的「庚子歷史試題案」,正是香港歷史時刻,可是德高望重的歷史大教授,全部拋西瓜都找不着。我還以為是「歷史時刻,集體休克」,原來俱躲起來深耕細作,為香港史默默耕耘,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