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逾百年歷史的深水埗主教山山頂食水配水庫暫時避過拆卸厄運,政府表示會深入研究再交由古諮會處理。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昨日交代事件,表示三年前古物古蹟辦事處與水務署溝通時理解配水庫只是「一個水缸」,不屬須保育項目,因而「冇需要跟進」。但有中大建築學碩士踢爆,水務署2018年曾向她提供配水庫圖則,得悉水庫內部有羅馬式結構,質疑官方對設計不知情的說法。
主教山地下水缸所有重整工程已經暫停,水務署將為配水庫安排加固工程,不過部份古蹟已永久損毀。水務署九龍區總工程師何禮華稱,水缸內有20米乘10米的天花板以及四條柱已被拆卸,而整個建築物共有100條柱,當中22條柱內藏於水缸內。
文物保育專員蔣志豪昨前往現場向傳媒解畫,表示水務署2017年曾就配水庫諮詢古物古蹟辦事處,基於當刻溝通,古蹟辦將設施理解為一個水缸,由於古物諮詢委員會同年3月將水缸列為不作評級的構建物,因此古蹟辦決定毋須跟進配水庫保育事宜。
直至近日鑽挖機進駐,當局始發現配水庫並非簡單的水缸,而是具特殊、有建築特色的設施。蔣志豪承認今次事件中,基於部門溝通與敏感度不足而「掛萬漏一」,為此「喺度講聲唔好意思」。發展局將邀請歷史建築評審委員會為配水庫作評級建議,期望數月內提交古物諮詢委員會作決定。
記者連珠炮發質詢為何政府如此疏忽,蔣志豪聲稱:「我諗大家希望可以明白一樣嘢,地下嘅一個水缸,70年代已經中止運作,所以已經擺低咗一段好長時間,而且環境的而且確係好黑暗,平常嚟講唔應該有人入去,咁所以希望大家理解到有呢個限制。」
不過整個特區政府未能克服的「限制」,卻早已由一位研究生克服了。中文大學建築學碩士課程畢業生林嘉慧早於2018年在學時研究公共屋邨附近的公共空間,去信水務署索取主教山配水庫圖則,發現其建築結構相當罕見,「真係搵到寶」。
林認為當局的回應反映「古蹟辦連圖都冇睇過」,水務署亦有責任,「既然我嘅研究係基於水務署喺2018年畀我嘅嗰份圖則,根本就唔存在佢哋唔知嗰個建築結構係點樣呢回事」。她續指,兩年前向水務署查詢過配水庫的建築年份及其背景資料,署方只告知該處是1952年之前的建築,其他查詢「似乎冇任何跟進」。
本報亦取得多張林嘉慧2018年論文發佈會的相片,顯示古諮會成員羅健中是其中一位出席人士,同場展示的圖文及模型,已非常清楚可見整個配水庫的特色建築。羅健中是建築師,是「非常香港」創辦人,參與保育工作多年,同時出任多項公職,包括能源諮詢委員會及西九文化區管理局發展委員會成員等。
保育團體「活現香港」創辦人陳智遠認為,事件明顯是水務署及古蹟辦在溝通上出現嚴重失誤,「水務署聲稱有聯絡古蹟辦……古蹟辦點覆水務署?古蹟辦之前睇過啲乜嘢,去到𠵱家都係黑箱嚟㗎喎」。
陳形容事件已淪為國際笑話,「講緊一個百年重要古蹟喺政府管有範圍裏面,畀政府主動破壞……最荒謬地方係一個百年建築,工人拆嗰下先俾公眾發現,然後古蹟辦係懵然不知」。
古物諮詢委員會主席蘇彰德表示相當關注事件,市民的聲音亦聽得很清楚。他認同該建築十分重要,希望能盡量保育。
發展局長黃偉綸昨於公佈賣地計劃記者會表示,政府亦關心該配水庫,未來三個月將交由專家作出評估及由古諮會作出評級,明白市民對保育的訴求,待有關評估有結果後再作決定。
林鄭月娥昨晚躲在鏡頭後回應事件,她在facebook發帖,沒有道歉反而邀功說:「我在2009年就以古物事務監督身份把大潭水塘群和其他五個戰前水塘内一共41項具歷史價值的水務設施一併列為法定古蹟,深受市民歡迎。我期待在古物諮詢委員會的支持下,這個水務遺址也可保育成為一處可供市民欣賞遊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