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士曾倡活化 校方冷待

碩士曾倡活化 校方冷待

【本報訊】深水埗主教山配水庫動工拆卸後始發現別有洞天,除了政府「睇漏眼」,連大學教授也「走寶」。中大碩士林嘉慧曾建議活化為禪修空間,但遭校方冷待,致配水庫一直未有好好保育。

「一聽到水缸就唔開胃」

林嘉慧2018年就發現主教山配水庫的保育價值,她當時研究如何修復及運用配水庫的空間,提出保留大部份結構,建議可活化為一個禪修空間,「嗰度嘅神秘感同清幽係好有條件做到博物館同藝術用途」,惟提交報告予學系教授卻遭冷待,認為該處維修費用高昂,「佢哋一聽到水缸就唔開胃」。林嘉慧慨嘆當時缺乏學校支持,保育配水庫的念頭漸漸不了了之。

說回林嘉慧的研究,她2018年為探討公共屋邨附近的公共空間,無意中發現主教山配水庫,當時「好想睇吓入面係咩樣」。她當時按水務署提供的圖則重新模擬配水庫結構,並模擬內部蓄水時地面反射的情景,形容配水庫的圓形結構相當「有心機」,內部拱門是「拱完又拱」,即在羅馬式拱門之上,還有一層拱形的混凝土頂層結構,「以當時嘅技術要做拱形嘅混凝土倒模係非常困難」。

綜觀世界各地政府都有將古老地下蓄水池活化,例如土耳其伊斯坦堡地下水宮;摩洛哥葡萄牙城的16世紀建成的地下水室亦已開放成旅遊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