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埗主教山的水庫連日引來社會熱議,配水庫估計在1904年8月落成,至今已有116年歷史。水庫建築風格以紅磚支撐頂部,被稱為「羅馬式拱門」。水庫屬「九龍重力自流供水系統」一部份,港府在19世紀末銳意開發九龍半島,當時工務局決定於界限街以北、筆架山以西、針山以南的谷地,興建九龍水塘,當時鄰近九龍塘的這片山頭,便成為這個基礎建設的一部份。
市區重建局非執行董事李浩然博士指,供水計劃共有10個項目,主教山配水庫是第八項。他提到水務工程對香港發展非常重要,皆因香港長期存在缺水危機:「香港如果水務搞得唔好,根本唔能夠發展。呢個配水庫由九龍水塘源頭去到地下輸水隧道,流進荔枝角濾水池,再經過大埔道輸水管道,再到主教山配水庫,流至紅磚屋油麻地抽水站(圖)才由供水管道,供應食水畀整個九龍區。」此紅磚屋在2000年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