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聯爭取發展稱居民訴求

民建聯爭取發展稱居民訴求

【本報訊】百年古蹟主教山配水庫在公眾壓力下暫獲保留,但今次險被夷平,建制派可算始作俑者。記者翻查深水埗區議會文件,發現早於2015年,一群民建聯區議員去信政府,建議要將主教山發展成公眾休憩地方,水務署才計劃將配水庫回填。但長時間在深水埗區會佔大多數的建制派,卻遲遲未發現工程有問題。昨民建聯開記者會聲言要叫停清拆,堪稱事後孔明賊喊捉賊。

鄭泳舜發表深刻反省論

主教山山頂過去被附近居民稱為「光明頂」,街坊會在該處晨運,又有人自行安裝健體設施。2015年,水務署在配水庫上蓋加設圍欄,以防市民未經批准進入管轄範圍。但同年4月,鄭泳舜等四名民建聯深水埗區議員聯署要求政府善用該用地,增加相關設施,讓居民晨運休憩,多名建制派議員又私下與水務署會面表達訴求。

經區會討論,以及地區設施委員會聯同政府部門到過現場視察後,水務署終在2017年交出發展方案,表示由於「水缸」有結構安全問題,需進行清拆和回填,才能將土地交還地政總署作合適用途,但各成員均未有詢問配水庫內部狀況及歷史價值。

時任委員會主席、經民聯林家輝更曾在2019年的會議建議夷平主教山,用作興建房屋。及後政府再兩度以傳閱文件方式向區議會諮詢,工程終在今年6月展開。

至昨日,民建聯鄭泳舜在記者會發表「深刻反省」言論,表示配水庫是香港水資源的文化遺產,具歷史價值,應保留及活化。當年有份建議發展的民建聯區議員劉佩玉接受查詢時辯稱,五年前提議源於街坊訴求,她們亦曾到場視察,但「(配水庫)下面其實睇唔到」,政府亦沒提供內裏建築、結構和歷史等實際資料,並非議員跟進的問題。

■現場留有多個汽水樽,不知經歷多少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