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落實港版國安法後,或再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全球最大投資公司領航集團撤出,facebook、Google本途經香港的海底電纜亦改道;香港的企業撤走、資金流出、各國開放港人移民條件,一條國安法,令香港猶如被拆骨。
自港版國安法實施,政府掛在口邊的法治不再被信任,海外企業逐步撤出香港,聘用人手亦大減;今年5月港版國安法醞釀推出,四個月後政府統計處報告指出,海外公司駐港數目是2009年金融海嘯後首次下降。
雖然整體駐港公司數目仍有9,025間,只較去年略少15間,但如撇除新增的189間中資公司後,外資數量實質大減202間。外資在港機構只有7,241間,其中日本在港公司有1,398間,按年減少15間;美國則有1,283間,按年減61間;英國亦有48間撤走,總數降至665間。金融業撤出最為明顯,德意志銀行8月將其新任亞洲行政總裁的辦公室,由香港遷往新加坡;全球最大的投資公司領航集團,9月亦高調撤出香港。
即使有部份公司未有完全撤出,在港規模亦逐步縮細,外資聘用人數縮減1萬人至48.3萬人;管理3,000多億美元資產的霸菱集團(Barings),近月亦於新加坡成立辦事處,作為東南亞營運中心,減低香港重要性。
公司撤出香港,部份停泊在港的資金亦流往新加坡,新加坡金管局6月公佈境外居民銀行存款按年急增44%,達3,436億港元,外幣存款更激增近四倍,達1,491億港元,兩項數據均破歷史紀錄,部份資金正是來自香港。
本地人才被各國虎視眈眈,香港金融人才為日本所需;台灣亦需香港的教育、科研人才。歐美國家則放寬港人移民,搶奪擁有資金、技術、知識的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