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白羅斯和泰國差不多在同一時間爆發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可惜兩地抗爭都無法取得實質成果,領軍人物不是流亡,便是成為專政司法制度的狙擊目標。
白羅斯8月初大選,總統盧卡申科自稱以84%得票第六度當選,被指透過舞弊得勝,首都明斯克有數十萬人上街抗議,各地爆發浪接浪的反政府示威和罷工。抗爭聲勢最浩大時,反對派領袖季哈諾夫斯卡婭籌組協調委員會,準備接管政府。
可是,獲俄羅斯總統普京支持的盧卡申科一邊釋放示威者示好,作出虛情假意的改革承諾拖延時間,一邊出動秘密警察威脅反對派領袖的人身安全,季哈諾夫斯卡婭最終逃到立陶宛。
泰國7月中爆發自2014年政變後最大規模的反政府示威,學生組織「自由青年」在曼谷民主紀念碑發起集會,要求解散國會、修憲、停止迫害異見人士,結果一石激起千重浪,訴求在民眾心目中取得廣泛的共鳴。
可是,總理巴育對修憲採取拖字訣,當國會9月休會後,示威矛頭轉向王室,要求還政於民。被指在德國避疫的泰王哇集拉隆功也要回國坐鎮,群眾後來向王后素提達的車隊高舉三指抗爭手勢,巴育宣佈曼谷進入緊急狀態,出動水炮和催淚彈鎮壓集會。
泰國和香港年輕人共組「奶茶聯盟」互相聲援,前者更仿效香港無大台模式頑抗。泰國當權派則軟硬兼施消耗民氣,泰王11月初還高喊很愛示威者,阿農、帕努沙亞和巴利等12名示威領袖月底便被起訴冒犯王室,最高刑罰是入獄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