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潰環球經濟 218萬億化水

擊潰環球經濟 218萬億化水

【武肺回顧 復蘇無期】武漢肺炎可怕之處除了造成全球逾百萬人死亡,更重創全球經濟,不論發達與貧窮國家都有不少民眾突然因此為生計徬徨。雖然疫苗近期已經面世,但專家警告估計環球經濟最快要到明年底才可回復到疫前水平,航空和餐飲等服務業或要更長時間。美國作為重災區之一,哈佛大學研究指,預計武肺疫情明年將對美國造成16萬億美元(124萬億港元)的經濟損失,約相當於全年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90%。而全球到2025年的總損失或多達28萬億美元(218.4萬億港元)。

這場傳染病傷害經濟最深之處,莫過於多國都要鎖國封城,民眾不能外出消費或旅遊,導致大量相關企業要結業或大規模裁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初時估計,疫情令今年全球經濟收縮5.2%,後來因多國政府及時推出救市措施,組織10月將收縮幅度調整為4.4%,但仍被認為是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而中國大陸和台灣應該是全球為數不多今年經濟有望正成長的國家或地區。

多間銀行和調查機構都有近似預測,估計今年全球經濟損失約3萬億至9萬億美元(23.4萬億至70.2萬億港元),到2025年的總損失或多達28萬億美元。哈佛大學研究10月中指,在美國這16萬億美元損失之中,有7.6萬億美元(約59萬億港元)為GDP收縮而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另外有8.4萬億美元(約65萬億港元)是源於過早死亡、長期健康損害或心理健康損害等間接引發的經濟損失。亞洲開發銀行公佈的數字更令人擔憂,推算全球有1.58至2.42億人因此失業。環球股市也大起大落,美國標指今年初一度從高位大跌近35%,近期才再創新高。

以行業統計,航空及旅遊業因疫情幾乎陷於停頓,無疑是重災區,多間航空公司今年內相繼申請破產保護,彭博社又估計至少有40萬從業員失去飯碗。另外,石油業因民眾出行和生產需求減少而陷入低潮,紐約期油今年5月史上首次跌至負值,聘用大量勞動力的餐飲和娛樂事業亦因民眾減少外出而面臨嚴峻挑戰。

疫苗未必能帶來復蘇

各國頑抗武肺近一年後,近期多隻疫苗的測試結果都報喜,令人期望經濟活動在新一年能逐漸回復正常。但瑞銀董事長魏伯昂(Axel Weber)認為,雖然疫苗能推動來年經濟,但未必會帶來強勁復蘇,因為疫苗的生產數量比預期少,分配需時。他估計全球GDP要至少一年才回到疫前水平,而失業率和增長速度還要多一至兩年才能恢復。

其他專家也認同疫苗分配是經濟復蘇的最大障礙,認為有能力搶先訂購疫苗的發達國家會復蘇得較快,貧窮國家則較慢,估計疫苗最快到2024年才足夠支援大部份人口。不過,即使發達國家較先取得疫苗,航空、餐飲和零售短期內的需求預料仍會很疲弱,情況要直至國內廣泛人口都獲注射疫苗才有顯著改善。「凱投宏觀」高級美國經濟師皮爾斯(Michael Pearce)就認為疫苗雖然能助美國經濟在來年較快增長,但未必有利服務業,估計這些行業的就業狀況要再多數年才可回復正常。

美國《華爾街日報》/英國《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