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政府絕望 甜品店團購自救

對政府絕望 甜品店團購自救

抗疫工作本應是挽救民望絕招,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民調,林鄭支持淨值確曾由1月10日的-66%,回升至11月中的-48%;同期食衞局長陳肇始支持淨值也由-24%回升至-2%。但民意研究所副行政總裁鍾劍華指,逆民意而行的措施最終只會即時拖累官員評分。全日禁堂食公佈後,陳肇始支持淨值由7月時的-4%暴瀉至-21%,有份制訂政策的勞福局長羅致光支持淨值也由-10%跌至-20%,跌幅較2月拒封關時更明顯。

鍾劍華:抗疫做畀北京睇

鍾解釋:「禁堂食嘅慘情畫面有目共睹,影響好多支持政府嘅市民……所以每次(措施、民望)翻唔到身,或者冇啲有意義嘅回升,官員不論評分或支持淨值都仲係谷底」。他認為很多抗疫措施既不科學,也與政治掛鈎,無阻疫情一波接一波,「好多嘢都係做畀北京睇,例如封關同針對高危群組檢測,結果都係市民事前嘅判斷好過政府,自然更失民意」。

民間確對抗疫措施極度不滿,Joyful Dessert House店主高太憶述,3月首次實施限桌令時晴天霹靂,「第一日我哋冇開舖,因為唔知點搞。我哋做甜品,梗係想招呼客人入嚟坐低慢慢食。後尾加隔板、拉返開啲枱,好在係二人細枱,相對冇咁煩。」

她的食店曾獲米芝蓮及「米豬蓮」認證。一年下來,食肆管制措施朝令夕改10多次,她最記得的是7月29日食肆全日禁堂食當天,中午一場陣雨,多少市民狼狽地在戶外食飯盒,甚或跪地進食,令她非常難受,認為政府「抗疫」從不堵截源頭,卻慣性「攞食肆、酒吧開刀」,既令行業人員賠上生計,其店舖也因此數度面臨結業,要靠自救翻身。

高太於是跟同事鑽研外賣保溫法門,10月起接團購定單,「成本增加咗十幾個百分比,但起碼晚上有生意,唔使蝕咁多」。她強調,若政府年頭封關及取消豁免檢疫制度,大家也許「冇咁苦」,「咁多醫生、專家、病者都咁講,林鄭就係唔肯聽;我唔期望回復疫症前境況,只望唔會更差,不過呢個政府、呢個女人,大家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