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台灣家●淺談台灣高等教育

有個台灣家●淺談台灣高等教育

本來我們對於台灣高等教育就不太熟悉,也是多得鄰居馮先生(台灣前教育部高層)的經驗分享,我們才對台灣的中學和大學的升學、考試機制有多點認識,也趕緊和大家淺談一下。

由於我們的孩子還在小學階段,而且移民台灣後真的覺得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我們一直都沒有對孩子升中的前路計劃太多。

九年義務教育 中小學不留班

不說不知,原來台灣的中小學沒有留班機制,台灣也向國民提供九年義務教育,可能很多移民來台灣的香港人都在掙扎,究竟讓小孩讀台灣本地國中還是私立中學會比較合適?

鄰居馮先生大方地分享,私校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相近,但公校學生來自四面八方、背景多元也複雜,各有利弊,終歸也是要看每個家庭的經濟考量和孩子需要。

尤其像我們現在小孩讀的私立學校屬於一條龍學校,很多孩子都是從幼稚園便一起成為同學,然後一起升小學和中學,在比較少有外來插班生的加入情況下,無可否認,一般情況下讀私校相對來說學習環境是比較單純。

另外,國中的校長是有四年任期制,最多可以連任一次,但時間一到校長便要換人,這樣對學校的長遠發展是好還是壞,大家就要自己考量了。

我們也有請教馮先生,像我們小學在體制外學校就讀的孩子,將來如果真的要在國中繼續升學,會否有適應和銜接的問題?

他笑說本來小學升中學就是一條大鴻溝,無論是學校制度上和學習形態上,小學和中學本來就很不同,所以都是要看小孩子的本質和能力,本來在體制外讀書的孩子可能對考試制度不太熟悉,但他們一般都有比較強的獨立自主和解難能力,所以就算將來回到體制內繼續升學,他們也有自己的優勢。

高中分四類 高等教育普及化

台灣的高中主要分為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高中)、技術型高級中等學校(高職)、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綜合高中)與單科型高級中等學校(單科高中)四種主要類型,每種學校各有其課程主軸及教育目標。

如果是在香港來的轉學生,台灣的高中都有獨立招生的機制,可以為外來海外學生提供轉學考。

說到台灣的高等教育,很多人詬病台灣的大學生滿街都是,部份大學質素參差,有些台灣大學資歷在國際間往往不被承認。馮先生也指出,台灣在很多年前也像香港一樣採取精英教育,只有極少數人可以升讀台灣大學,但在這二、三十年間,台灣政府就是有意讓高等教育普及化,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長遠來說仍是對台灣人的國民教育水平有所提升。

說實在我們移民台灣後,深刻感受到在逐漸崩壞的世界中,人和事都在劇烈變化,有時候不禁消極地想,孩子五年後、十年後的升學路,現在真的可讓我們未雨綢繆嗎?不過感恩,台灣依然是一個可以讓孩子在升學路上比較有選擇的地方吧!

Cass(King Kong 媽媽)

八十後爸媽,兩年抱兩後,做了全職爸媽陪伴孩子成長,二○一七年五月舉家移民台灣,重新出發,帶着孩子找另一片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