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百業蕭條、「錢」路茫茫,當中飲食、旅遊業首當其衝。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指,過去一年,粗略估算共約2,000間食肆結業;11月底「保就業」計劃結束,加上疫情回升,預計再有約1,000間食肆關門。他推測餐飲業失業率將由現時14.8%,進一步飆升至最多16%。
本身經營酒樓的國際餐飲聯會總會創會會長胡珠指,12月是餐飲業「大災難」,尤以中式酒樓及宴會場所情況最差;他指限聚令再次收緊,食肆生意進一步下滑,12月整體生意額大跌七至八成,「做冬都做唔到,生意唔好,放無薪假或裁員事在必行」。
愛外遊的港人疫情下寸步難行,令業界生意歸零。旅遊業議會數據透露,今年首九個月已有73間本地旅社結業。大型旅社情況同樣嚴峻,單單12月初,永安旅遊已裁約120名員工,佔整體員工編制兩成;東瀛遊及捷旅假期亦要求員工簽約同意停薪留職半年。勞聯副主席譚金蓮對未來就業市場不樂觀,直言旅遊、航空及飲食業不少僱主將「過唔到年關」。
今年另一慘況是不少國際知名品牌如GAP、TOPSHOP等,難敵貴租選擇退場,核心區湧現吉舖;中原最新報告指,五大零售區10月吉舖率按月升0.02%至0.16%,其中以中環最嚴峻,相關空置率最新錄約20.61%。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今年工商舖市況淡靜,加上大額交投減少,料全年工商舖登記約3,600宗及500億元,較2019年4,673宗及1,100.0億元跌30.7%及58.7%。工商舖登記量將料創1996年有紀錄來低位,金額則有機會創2003年253.65億元後17年新低。
回顧今年消費物價指數(CPI)走勢,7月份第三波疫情爆發時,物價變動百分率由6月升0.7%,大幅下挫至跌2.3%,之後數月亦如坐過山車,已連續五個月錄通縮。11月份,私人房屋租金、電力、燃氣及水等皆錄價格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