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創千萬人心智 焦慮多年難撫平「武肺精神病」創傷如二戰

重創千萬人心智 焦慮多年難撫平
「武肺精神病」創傷如二戰

【驚慌蔓延】英國皇家精神科醫學院院長詹姆斯(Adrian James)警告,武漢肺炎疫情及其對經濟和社會造成的嚴重衝擊,將帶來二次大戰以來最嚴重精神健康危機,就算在疫情受控多年後,其後果仍會浮現。

英國國民保健服務(NHS)的數據顯示,疫情最初爆發時,人們避免見醫生或去醫院,或者以為服務暫停,對精神健康服務的需求一度下降,但之後求助人數持續增加,未有減退迹象,接觸精神健康服務的人數持續在歷史性高水平,很多醫院的精神病房都爆滿。

■武肺疫情期間,檢測、留家隔離以至生離死別,對很多兒童都是不愉快經驗。資料圖片

英精神病房爆滿

「整個系統明顯受壓。」詹姆斯表示:「這(武肺疫情)勢對精神健康有深遠後果。這可能是二戰之後對精神健康的最大衝擊,就算病毒受控,醫院也少了病人,這也會持續下去,要有資金應付長期後果。」

英國精神健康中心推算,英國將有多達1,000萬人因疫情需要額外的精神健康支援,當中130萬之前沒有精神問題的人因中等到嚴重焦慮需要治療,180萬人因中等到嚴重抑鬱需要治療,150萬兒童因孤立或親人入院死亡而有焦慮或抑鬱風險;當疫情對黑人和亞裔等少數族裔、護養院和殘疾人士的衝擊完全浮現時,數字或會更高。

詹姆斯指出,雖然有人以影響精神健康為由反對封城禁足,但疫情失控對精神健康的衝擊同樣不能忽視,接受呼吸機治療的病人之中,約五分之一有創傷後壓力症;重症和長期後遺症亦可能觸發精神病;恐懼自己受感染或有親友病倒、喪失至愛親朋而無法親自道別,都帶來很大精神壓力,而擔心失業和沒有屋住,以及整體經濟環境艱難,都令精神負擔更加深重。

■武肺令大量人病死,親友難息愁懷恐成心理病。

兒童長者孤立失援

他表示,要應付一浪接一浪的求助浪潮,精神健康服務有需要強化和變得更易接觸。他舉例說,年輕黑人男性往往不願及早尋求精神健康護理,要解決這問題,需要跟社區更緊密合作。

詹姆斯又指出,就算疫苗推出令疫情消退,很多人,尤其是長者,在長期留家孤立後會失去社會支援網絡,恢復正常生活需要協助。

他表示:「人們以為當情況安全後,我們所有人就會立即恢復外出走動,但我認為人們需要一段時間習慣,最可能出問題是那些慣了自我隔離的長者。我們需要支援志願組織和慈善團體去協助他們走出屋外,去跟人交往和參與有意義的活動。我們知道當人老了,若果稍為斷了聯繫,就會放棄維繫。」

英國《衞報》

■疫苗為抗疫帶來希望,有意大利護士注射後反應激動。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