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區今年有不少大事,由年初和年尾兩宗伊朗人被殺事件,到以色列突破在區內幾乎孤立的狀態、跟四個聯盟國家歷史性建交,幾乎都跟美國有關。
美國伊朗關係前年急轉直下,至去年底親伊朗的伊拉克「真主黨旅」襲擊巴格達綠區內美國大使館後,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除夕表明要伊朗「付出非常高的代價」。三日後,美國果真出手,擊殺伊朗第二把手、革命衞隊聖城軍司令蘇萊曼尼(Qasem Soleimani),事件震動全球。揚言要狠狠報復的伊朗,五日後向伊拉克境內兩基地發射十多枚導彈,造成逾百名美軍受傷,同時錯誤擊落一架烏克蘭客機,造成機上176人全部枉死。
與此同時,阿拉伯世界對伊朗的忌憚,促使多國在美國斡旋拉攏利誘下,走近以色列。由8月份阿聯酋「驚世」宣佈開始,到9月巴林、10月蘇丹,以及12月地處西北非的摩洛哥,四個聯盟國家不惜揹上背叛巴勒斯坦兄弟的「罪名」,先後同意跟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攜手圍堵伊朗是重點目標。
11月27日,伊朗「核計劃之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 )於座駕上中伏,被結合人臉識別和人工智能技術的衞星遙控武器射殺。伊朗指行動「複雜」,怒斥幕後黑手正是為美國做打手的以色列。當選下任美國總統的拜登,在修補美國伊朗關係上將更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