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華僑」早成禁語 楊穎宇︰讀教歷史需很大勇氣

「殖民地」「華僑」早成禁語 
楊穎宇︰讀教歷史需很大勇氣

【本報訊】「我已經好攰,今次唔想再喊。」考評局前歷史科評核發展部經理楊穎宇上月黯然離開考評局後,近日受訪大爆今年5月文憑試歷史科殺題內情,在鏡頭前多次激動落淚。楊穎宇淚乾過後接受本報專訪,踢爆教育局多年前已開始插手政治審查香港史課程,「殖民地」、「華僑」等成為禁語。楊直言現時讀歷史、教歷史需要很大勇氣,「你教嘅未必再係歷史,而係神話。神話即係不可褻瀆,一啲不可褻瀆嘅嘢,就未必係真實嘅嘢。」

記者:鄧力行 羅智堅

楊穎宇是港大歷史系博士,加入考評局負責歷史科考評15年,一條並非由他所擬的考試題目,最終令他被迫離職;惟楊指多年前政治審查已伴其左右。約七年前,楊穎宇仍未成為教育局及中聯辦眼中釘時,教育局曾邀請楊向教師講解香港歷史、文化,及撰寫名為「二十世紀的香港:文化」的講義。

■在歷史科殺題風波被迫離職的楊穎宇透露,早在七年前已經歷過教育局政治審查。

審稿員:你明㗎喇

講義付印前,教育局審稿員將文中「殖民地政權」圈起,改為「殖民管治」;又將「華僑」一字圈起,在旁寫上「華僑一字不適用於香港」。楊曾就此詢問對方,對方僅以「你明㗎喇」避答。有關文章現已被下架,「以前香港學生想去南京、台灣讀書,都係經僑辦、僑委會,一直以嚟都係咁叫。」

「學術就係學術、政治就係政治,當你一撈亂嘅時候,混亂就會好大,甚至會摑自己一巴。」楊指政府與建制陣營多年來指香港並非殖民地(colony)、「中共於1997年是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並非收回香港」的理據,便是基於中共在1971年的聯合國非殖民化特別委員會上,將港、澳兩地從「非自治領地名單」(non self-governing territories)中剔除。但他稱名單除有殖民地外,亦有如聯合國託管地等不同類型的土地,故即使不再在名單內,仍是殖民地。

楊表示,因非殖民化委員會成立旨在扶植名單內的土地人民走向獨立自治,故相信當年中國的舉動是避免政治上的麻煩。但楊笑說,不理解當局為何不容許「殖民地」一詞,卻容許「殖民管治」此一說法。他又稱,即使當局一直如此主張,但現時立法會網頁中「立法機關的歷史」首句,仍稱香港在1841年至1997年,是英國的殖民地。他認為當權者若因政治原因強行改變史觀,最終對年輕人認識國家百害無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