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楊穎宇任職考評局15年來一直低調,近日卻一再受訪,他解釋身為historian(歷史學者)有責任為歷史轉捩點作證。楊指考試是社會評價與升遷重要工具,絕不能讓政治干預考試公正。
歷史科試題風波爆發後,楊穎宇成眾矢之的,事件另一核心人物,即當時已加入教育局、以「個人身分」加入審題委員會的擬題員X,則消失於人前毋須「落鑊」。楊憶述,他與X在2009年港大歷史學會周年晚宴認識,其後更成為X的伯樂,多年來一直邀請X為歷史科擬題;即使X去年加入教育局,他也基於信任依舊邀請X加入審題委員會。
豈料風波爆發後X即與楊割席,更在內部調查將所有指控推到他身上。楊指「意圖相當明顯」,又稱現在回想事件或與他早已被中聯辦盯上,處心積慮開刀有關。楊對涉事試題無悔,「(試題)唔係教科書嚟嘛,無責任平衡資料。我哋反而力求揾啲好bias嘅嘢擺落去,讓考生話畀我哋聽有bias,公正(評價)應該點處理,歷來都係咁做!」他指若非教局刻意開刀,「(事件)有可能發生咩?」
楊又指試題風波粉碎考評局獨立以來的基業,「獨立呢個字好重要,免除教育司署干預就係我哋嘅初衷、專業。如果最尾教育局可以supervise考評局,咁考評局嘅存在意義仲喺邊度?」教育局稱,對考評局前僱員「種種不符事實及失實言論」表示遺憾,稱其將事情政治化轉移視線,淡化責任,並譴責其透露審題委員會人員身份和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