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工作新模式,一定是在家工作(WFH)。多家銀行宣佈推出新制,既防疫亦慳成本,其中滙豐銀行11月起,容許員工每周最多四天在家工作,並推出一筆過2,500元津貼,讓員工購置電腦設備,改善在家工作環境。星展銀行亦宣佈,會永久採取「混合辦公模式」,員工可靈活安排遠程工作,佔總工作時間最多四成。
毅知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周綺萍認為,在家工作安排需視乎行業性質、工序及公司資源是否可行;她指一般零售、酒店、旅遊等相關服務行業較受限制,前線人員疫情下仍要如常上班,而一些IT、設計行業,則會較容易實行在家工作。
不過周綺萍亦表示,不少中小企缺乏完善管理架構,故推行在家工作,不論在營運及管理員工上均存在一定困難;僱主亦擔心如何監督員工在家的工作表現,未必每間公司適合WFH。
有初創科技公司老闆亦指出,疫情下未有安排六名全職員工在家工作,因其科技工作涉及很多程序,需要即時溝通和合作;他指倘若疫情極為嚴峻,公司反而寧願暫停所有工作,視乎狀況才復工。亦有WFH員工指出,家中環境嘈吵,有子女或寵物需要照顧,難以專心工作,寧願在辦公室工作。
值得留意的是,政府今年多次實施僱員特別上班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時間可能較私企更多。據本報作出統計,政府自今年1月29日首次實施公務員在家工作,至最新第四波疫情、政府宣佈特別上班安排,公務員在家工作上班時段暫時至少有124日。若以五天工作周並扣除假期計算,公務員真正在家工作的日子則約有85日,即約四個月時間。
公務員工會聯合會主席長唐麗娥直言在家工作弊多於利,因多數政府文件不能帶走,故部門只能將職員分A、B更,輪流到辦公室處理文件;不少職員需將一星期的工作,濃縮至兩日內完成,故此十分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