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大型歷史連續劇《大秦賦》本月1日在央視播出,直到前晚終播出最後一集。本來備受重視的《大秦賦》越近結局,越多劣評,除了因為劇情走向由歷史劇變成宮鬥劇外,有學者更直斥《大秦賦》是偽歷史劇,鼓吹一將功成萬骨枯,歌頌暴秦,是當局在給老百姓洗腦。
《大秦賦》是歷史劇《大秦帝國》四部曲的終章,在本月一日播出。在播出初時,社區網站豆瓣最高10分的評分裏面,《大秦賦》獲得8.9的評分,但評分之後一直下跌,在前晚的結局播出後,昨晚更只有5.9分,而《大秦帝國》前三季也得到8.5至9.3分的評價。
《大秦賦》為人詬病的包括竄改歷史,內地劇評指,「整部劇就像是秦始皇的洗白劇一樣,所有的殺戮都是為了天下蒼生,這一點是此劇最大的bug(錯誤)。」文章指秦始皇在短短10年屠殺了六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這對當時的百姓來說其實是一場災難,但《大秦賦》似乎故意把秦始皇屠殺的畫面一筆帶過,並不拍攝。《大秦賦》又為了塑造秦始王嬴政的美好人物設定,給嬴政的台詞加了很多加分位,例如經常加一句「為了天下蒼生才努力統一中國,說實在的帝王之心來看,統一之後他管理的轄區變大了」。文章質疑,日後秦始王興建阿房宮、長城等,都是用百姓的血汗錢來興建,但《大秦賦》卻就此歌頌秦始王為天下蒼生而打仗。甚至有人認為大秦賦的出現是為了歌頌現在中國實行的舉國體制。
歷史學者袁騰飛更在Youtube上狠批《大秦賦》,指現在內地的電視劇編導都有扭曲的史觀和價值觀,又說《大秦賦》是偽歷史劇、不是「古裝劇而是裝古劇」,鼓吹一將功成萬骨枯,是歌頌暴秦,是當局在給老百姓洗腦。除了史觀令人難以接受,《大秦賦》劇情也是令人失望的地方。有劇評指,整套劇有78集,但劇情前三分之二都在講述宮廷鬥爭,尤其嫪毐之爭,更是佔據了絕對位置。後來兼併六國的戰爭只佔了十多集,滅六國更只有十集,「兩集一滅國成為現實,甚至一些就是一句旁白帶過。」
播劇的央視也曾有文章「《大秦賦》:影像敍事的歷史觀照——講述秦王政的奮鬥故事」介紹電視劇,而中共宣傳部的微信號「學習強國」也一度轉載該文章,但至昨日該文章已無法在「學習強國」找到。
央視/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