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憂疫苗無效 1月金融最波動 提防黑天鵝 美元恐轉強

市場憂疫苗無效 1月金融最波動 
提防黑天鵝 美元恐轉強

去年「黑天鵝」頻現蹤影,震撼市場,前瞻來年,1月是全年開局,金融市場出現大幅波動的風險往往較高。財資界認為,目前主流共識仍單邊睇淡美元,資金續流向新興市場;但明年其一最大潛在隱憂,是病毒若變種令疫苗無效,控疫束手無策,影響長遠經濟復蘇,「避險情緒就會升溫得好快」。投資者拋售資產後「萬劍歸宗」轉泊美元,情形或像今年3月全球大流行時美元獨尊;但業界指即使發生亦只屬短暫震盪,中長線美元弱勢難改。

至於其他潛在黑天鵝風險,還包括中美政治體系會否出現變化,以至北韓局勢等地緣政治因素,或美國制裁名單若波及大量在港上市中企或中資銀行等,對市場的衝擊。

避險或升溫 減持資產

剛升任渣打金融市場環球區域主管的陳銘僑接受訪問表示,通常每年開局大家都會爭相開一些較大型盤,「希望年頭搵到啲錢」,依目前形勢,很大機會先沽美元且「力度幾大」;正常估算下,明年美元或再貶5%至10%,人民幣有機會衝上兌每美元6.45至6.4關口。惟近期病毒變種備受關注,陳認為最令市場擔心是,倘情況嚴峻至疫苗完全無效,疫情一發不可收拾,令工作模式長期改變、經濟無法復蘇,屆時避險情緒很快升溫,「呢個我哋當然覺得係(明年)最大嘅黑天鵝」。

外界或視美元影響力下降甚至地位存疑,但它仍是世界性貨幣,當市場甫受壓,「所有人第一件事就係減持資產,轉泊美元或日圓等避險貨幣」,再盤算下一步行動;但陳銘僑指中長線計,基於經濟現實美元走弱改變不了,只是中間發展會有極大波動。

■美元仍是世界性貨幣,當市場受壓,投資者勢減持資產,轉泊美元避險。

美制裁恐擴至中資銀行

另一潛在隱憂,陳銘僑指即使概率不大亦不能完全排除,就是中美政治體系變化引伸的市場波動,如拜登上場後因健康原因突然落台;另邊廂市場雖普遍覺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掌權穩固,但「當有唔同聲音或社會隱憂,會唔會令政局比較波動都有可能」。美國對港制裁一直是未解除風險,未來對象若擴至大量在港上市中企以至中資銀行,「處理上好難斷晒交往」,但業界又怕被次級制裁,故本港市場及營商一定有負面影響。

東方滙理銀行新興市場策略師張敬勤同意,年頭開局市況會較波動,「通常1月份原先共識及經濟數據,都可能會chok一陣」;他覺得當前最大風險是「市場共識太一面倒」,忽略短期波動,單邊過度睇淡美元。疫苗研製成功、環球經濟復蘇及美國紓困方案等利好消息,早已全部押注消化,若出現未及預料的風險事故,如疫情趨嚴峻及歐元大散等,「成個市場會即時冚番呢啲consensus盤」,美元作為避險工具會霎時轉強,市況大逆轉。

今年滙市波幅急劇,3月底因疫情擴散市場極度恐慌,股債均被拋售,現金為王美元獨尊,美滙指數升至三年高位102.817,英鎊亦急挫至35年低位;但其後美元反覆走弱,上周五收報90.223,九個月內共挫12.2%。

離岸人民幣5月底跌至年內低位(兌每美元報7.1763)後反彈,至今七個月累升逾10%;上周五收報6.5103,每百港元兌84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