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部紀錄片,選擇了幾個普通家庭的孩子,從他們七歲開始,每七年拍一次,拍了二十一年,看着這些孩子長大成人。
在孩子七歲的時候,問他們夢想以後會做甚麼?答案有的是「著名的釣魚手」,有的要像父親一樣做陶瓷製作,有的想做棒球運動員,有個農民的孩子只說長大也做個農民,還有個女孩說「我想要多一個我,我就不用做功課,可以出去玩了。」
七年之後,再去問他們的意願,跟着爸爸做陶瓷的已經厭倦了這個行業,想做農民的也因為稻米降價家裏生活拮据而不再想種田,做棒球手的依然想做棒球手,想做釣魚手的那個也改變了主意,想做檢察官。
然後又過了七年,這些孩子都進了大學或者社會大學,人生目標也不像小時候那麼清晰了。學業和生活的艱難慢慢令他們的人生觀發生了變化。當攝製組又過了七年再拍攝他們的時候,他們都已經二十八歲了。踏入社會之後,做了各行各業,除了做陶瓷的那個繼承了父親事業之外,大多沒能跟小時候的夢想職業搭上綫,工作有如意也有不如意,有的依然有夢想,有的則不作奢望。人長大了,夢也醒了。這不叫無趣,叫成熟,人成熟了,腳踏實地,實實在在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