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來襲的2020年,港人經歷一波接一波的疫情,9月疫情稍為緩和,苟延殘喘的飲食及零售業一度展現曙光,欲趁年尾黃金檔期挽回損失。豈料上月底本港爆出第四波疫情,政府再禁晚市堂食,食肆紛紛急撤原本安排的聖誕大餐,各區商場甫入夜即人流急減,有商場要在吉舖擺「空城計」佯裝營業,偽造氣氛。餐飲業界人士指,現時逾2,300間食肆關門,過千間食肆處瀕危邊緣,業界原寄望12月收入可達120億元,惟受禁令影響大減六成半,即約80億元生意額,不但無法吊命自救,更憂慮捱不過明年,聖誕新年的黃金檔期從天堂跌落地獄,「好多(東主)都係按樓借錢頂住㗎咋」。
記者:龔蕙芝 馮智敏 黎敬中 周子惇
晚市堂食禁令再出,食肆、酒吧即時見財化水,連零售業亦遭禍及。本報走訪油尖旺、沙田、中環蘭桂坊等地,商場或街道吉舖湧現,中環蓮香居停業60員工被遣散;金馬倫道連鎖快餐店肯德基、麥當勞相繼結業;加連威老道、北京道黃金地段的地舖及樓上舖貼滿招租廣告;油尖旺酒吧街、食肆商廈一片死寂,只見掛滿「政府冇封關,酒吧被埋單」等控訴標語。
以往一舖難求的太子聯合廣場,共三層商場中竟有46個舖位招租,佔整體商戶近四分之一,「以前係要攝住行,插針都插唔入嗰種,𠵱家真係疏落到有啲驚」。聯合廣場商戶黃小姐慨嘆,12月晚市禁令後氣氛更加淒涼,「冇得出街食飯,就自然唔會行街」,也因沒有慶祝活動,少了人買衫扮靚。
沒有派對的聖誕節,連帶禮品滯銷,「啲公司客往年一次過買四、五萬蚊(抽獎禮物),但今年可能得萬零蚊,普通retail(零售)冇辦法開party(派對),都少咗買禮物囉」。在旺角售賣電子產品的店員Sandy指,預計今年12月比去年同期生意少逾四成,「就算嗰陣時社會運動都好啦,(生意)都冇去到咁差,而且睇唔到政府有啲乜嘢措施可以控制疫情。」
即使看似租賃理想的商場,卻原來是假象,太子始創中心有商戶踢爆,商場業主為營造租賃情況理想,竟自製「空城計」,要求已退租的商戶留下貨物扮作經營。
其中一間時裝店已退租大半年,廚窗仍掛滿衣飾鞋履,店內燈火通明,但一直無人開門,「試過有客人問,究竟呢間舖幾點開?其實根本唔會開。」記者連續兩日在不同時段觀察,該店均沒有開門,店內儲物格已清空,收銀位置也沒有工具,看似無人經營。場內多個商戶反映,多間店舖已捱不住離場,疫情加堂食禁令下,商場人流極少,加上業主不肯減租,難以經營,「話政府有補貼,所以唔會減」。
不少食肆原以為聖誕節可為餐廳生意帶來曙光,經營兩間餐廳、從事飲食業25年的Brian指,上月底已設計聖誕餐單、拍宣傳照,訂枱客足足寫滿兩頁紙,未幾宣佈禁令延長至明年,無奈收回餐單,「唔搞咁多嘢喇,已經唔係聖誕大餐,係聖誕早餐」。經理Kelvin稱改由價格較便宜的午市餐單取代,望客人仍能感受節日氣氛。
「我經歷過沙士、金融風暴,今年係最差嘅一年」,Brian直言武肺疫情衝擊極大,批評防疫政策朝令夕改,「(限聚令)啲人頭一時加一時減,任佢搓波」。光是食材數量已難以預計,加上疫情令進口食材成本大增15%,旗下兩間餐廳每月共蝕70萬元。
蝕到入肉的還有在太子經營西班牙餐廳五年的Alan,同樣要忍痛取消客人預約,除舖租人工開支,更白白浪費一早預訂的食材,「好多海鮮同沙律都嘥晒,惟有夥計食晒佢」。年尾理應是消費旺季,如今預計生意額僅為去年的一至兩成,他直言感到無奈。「銀行積蓄都差唔多冇晒,同事又要出糧、舖租又要畀,好難捱」。Alan眼泛淚光指其餐廳位於酒吧街,明知午市生意不佳仍要開業,只為維持員工生計,「唔好cut晒佢哋(員工)啲鐘」。
毗鄰Alan的西班牙餐廳,是一排沒有開業的酒吧,其中一間酒吧經理Jonathan亦大吐苦水,「年年嘅聖誕都係好熱鬧㗎!」利潤比其他月份多出兩成以上,客人甚至要等候入場,惟第四波疫情爆發,酒吧業首當其衝再被停業,Jonathan指除了失望,亦感心寒,「突然間(酒吧街)就好似變咗死城一樣」。
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回憶9月疫情放緩時,業界對年尾檔期感樂觀,預計12月可做到120億元生意,「冬至、聖誕、元旦係特別暢旺,係全年最多生意嘅一個月」。惟如今預計大跌80億元,除了已有2,300多間食肆結業,他指仍有千多間食肆在瀕危邊緣,以按樓、借貸、暫時休業死頂生意,惟現時每日感染人數反覆,業界已失去希望,「最少要捱多半年」。
即使政府再推抗疫基金,黃家和指僅為「夠交租,唔夠出糧」,又對餐飲業屢成防疫措施的開刀對象,感到極無辜,「係(政府)冇控制外地輸入個案。」若政府不改善防疫措施,或聆聽業界意見,擔心明年再多食肆相繼結業。
根據統計處上月公佈數字,食肆總收益在今年第三季按年下跌35.3%,跌幅是有紀錄以來最大,其中以酒吧跌幅最大,其次為中式餐館、非中式餐館、快餐店及雜項飲食場所。零售業今年10月總銷貨值估計為274億元,按年下跌8.8%,各類均有下跌,依次最大跌幅分別為藥妝、珠寶鐘錶及名貴禮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