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記憶 - 沈西城

冬至的記憶 - 沈西城

人老嘴饞,多嗜吃,即滬人所言「吃足輸贏」,於是寫個不停,罪過罪過。清人袁枚與余相同,老饕也,有云「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子能必天下之口皆子口乎?」「吾雖不能強天下之口與吾同嗜,而姑且推己及物。」可見前輩的海量,他的見解當為天下名廚所宗。《隋園食單》非一般文字,論味尤為精闢:「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寥寥數語,已授烹飪之旨。今人講食經,病在指引而乏見解,難稱食經。

母親獨擅烹飪,每逢冬至,必置備酒席,咱家乃上海人,自以上海本幫菜為主。一席四冷盤、三熱葷,再加湯、雞、鴨,味勝名店四五六。店主王國樑曾言:「請得動葉太太坐店堂間,四五六生意勿旺,敲我耳光!」母親不獨手巧心靈,也是美人兒,穿了旗袍,踏上高跟皮鞋,明星、歌星統統走開。幼隨三阿姐,三阿姐乃桂生阿姐手帕交,嬌小如香扇墜,清雅似水仙,母親沾其氣,自有醉人芳華。四三年,跟三阿姐到蘇州經營書寓。寓中有一蘇州老頭,巧手烹煮,見母親聰慧伶俐,點撥廚藝,傾囊相傳,不一年,盡得真傳。南來香港,有暇必烹小菜為父親解饞。

上海酒席,魚翅不大上枱面,代之以醃篤鮮,初為徽菜、後移至上海,鵲巢鳩佔。醃篤鮮者,冬筍、鹹肉、腐皮,豬肉合窩,文火炆燉,香飄數里。求更鮮,棄肉取腿,用火腿替代。火腿要講究,必光顧中環同順興南貨號,金華火腿肥美豐腴,再不需費神調味。三平伯每啖之,呵呵笑:「哎唷哇,鮮得來,牙齒也要跌落來!」上海酒席,四冷盤多係五香牛肉、烤子魚,黄瓜海蜇頭、麻油豆腐;三熱葷清炒蝦仁、蝦子海參、毛頭炒百頁;大菜是紅燒蹄膀、清蒸鰣魚,八寶醬鴨;湯為醃篤鮮或清燉雞湯;最後,甜品,酒釀丸子、八寶飯奉客。菜式多,由早忙到晚,母親滿頭汗,客人樂呵呵。眨眼六十年,今夜冬至,泠月清寒,媽媽!你還能為唯一的兒子做一道豆瓣醬嗎?

(附記:一個人寫於冬至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