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九記魚蛋黃金夢

飲食男女●九記魚蛋黃金夢

魚蛋與黃金,地獄與天國,大纜扯唔埋。

然而,一粒魚蛋,只要蘊藏夢想,多些堅持,加些努力,再經時間熬煉,他朝也可以變成黃金。

有一個魚蛋寶號,自上世紀六十年代起,一直專注打魚蛋。

堅持用料比人精,比例比人好,口感比人爽,味道比人濃,力抵強敵,攻佔市場,成為全港首屈一指供應商。

黃金魚蛋,豈只那外皮炸得金黃,咬下去,更有一個化魚蛋成黃金的故事,勵志性極高,含金量極重。

你聽過沒有?陳輝陽作曲、李峻一填詞的《魚蛋歌》。

「魚蛋、魚蛋,時常令你令你令你令你口渴吧,就像愛上你濃烈刺激一樣鹹,極具性格而無奈未可當正餐……」

魚蛋看似是配角,但其實早已是香港小食史上的最佳主角。「篤魚蛋」已是香港人最具代表性的飲食文化,深入骨髓,變成基因。

真正好吃的魚蛋,有魚肉鮮味,爽彈而帶韌性,厚實而不輕浮。配自家製獨門秘方炒成的咖喱醬汁,辣味柔順,那種香甜回甘,在味蕾上打滾,久久不散。

真正好吃的魚蛋,源頭必須來自大海。七、八十年代香港,正值漁業黃金期,漁村變成漁港,漁船聚集,魚市交投相當熱鬧。

無論魚販抑或魚蛋製造商,一朝早便要趕往香港仔魚市場入貨。鯊魚、門鱔、九棍,最多人買來打魚蛋,只有九記,與別不同。

除了門鱔、九棍,還要紅衫魚、大眼雞,取其色澤好膠質豐富。

「比例是三成紅衫魚、兩成大眼雞,門鱔、九棍的比例就要視乎前者的大小重量而定,配合歐洲的薯仔粉打漿,魚蛋才有魚味有咬口。

魚一定要夠新鮮,原材料不好,怎樣也製作不了一粒上乘魚蛋。想魚蛋口感豐富,就要摻雜不同鮮魚,紅衫魚優點是膠質夠,但價錢較貴而貨源也有一定限制,配九棍魚的原因就最簡單,可以令魚蛋鬆化,牙帶魚的肉質可減低魚肉鬆泡感。」

能一口氣細數揀魚要訣的,只有九記掌舵人李元東。

魚蛋彈牙兼富有魚味。

九記已逐漸交由女兒打理,但東哥從沒退下生產線工作。

李元東隻身來港,將魚蛋化成人生美夢,感恩現在衣食無憂。

積穀可防飢

人稱東哥的李元東,十分反高潮。他不是漁民出身,對漁業最初也不感興趣,他的真正身份,是位出色的首飾師傅。

1980年,剛從大陸來港只得十六歲的李元東,拿着雙程證,袋着一百元,踏着一雙用鐵線捆實的人字拖,一句廣東話也不諳,離鄉別井,在首飾工場裏當學徒,每月人工,只有700元。人工不高,惟有節儉,他一毛不拔,睡在工場省掉租金,把大部份薪金儲下來,正值十六、七歲的大男生,理應可以鯨吞三十個漢堡包(就像《網中人》的阿燦),但他寧願捱餓,選擇份量較少、價錢較便宜的碟頭飯,為的就是要存款。

「你問我儲這麼多錢幹嗎?老實說,當時還年輕,也不太清楚。但在香港,錢很重要。」東哥說。

錢很重要,尤其是在有需要的關鍵時刻。1989年,供應魚蛋給灣仔不少小食店及街邊流動小販的九記,創辦人盧錦新舉家移民,這寶號,他六十年代就在灣仔天寶街(今太古廣場三期位置)創立,憑每天鮮打的魚蛋,闖出名堂。人稱九叔的盧錦新,不想手藝失傳,四出找人傳承。李元東見機不可失,決定斥資接手。

「我完全不懂製魚蛋,唧魚蛋更加笨手笨腳,但幸好遇上九叔,他人很好,不單只平讓給我和當時的同鄉(現已拆夥),更留港一個多月,每樣工序都教曉我們,確保工場正常運作才移民,更幸運是舊員工全部願意留下,交接才可順利完成。」東哥說。

用魚一定要夠新鮮,魚蛋才有魚味而不腥。

製魚蛋的工序繁複,由魚肉到魚蓉,再成為魚漿,都要經過很多步驟。

李元東難得找到甘苦與共的太太唐永紅,自覺非常幸運。

唐永紅大學畢業,外貌出眾,不甘心做少奶奶,決意過不一樣的人生。

同心利斷金

生意落在東哥手,憑藉忠懇辛勤,很快站穩腳步。事業略有起色,東哥就決意成家立室。「要找一個願意同甘共苦的人不易,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女孩,麵包與鑽石,當然是鑽石好。(有沒有追求過香港女孩?)當然有,怎會沒有,但人家嫌我窮,說我鄉音都戒不掉,不願意跟我交往,多次碰釘以後,就知道目標不在香港。」

就在一次回鄉探親的旅程上,遇上昔日青梅竹馬,經常打羽毛球的兒時玩伴,緣份就此降臨。她,就是東哥口中,有氣質有學識的唐永紅。單純的唐永紅雖然是大學生,但並沒有被門當戶對這些守舊思想規限,勇於去愛,和她眼中踏實上進的東哥共諧連理,為了丈夫,放棄國內高薪厚職,一同到香港打拼。

廣州出生的唐永紅婚後來港,在丈夫的工場幫忙,為了節省開支,夫婦凌晨就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才回家。

「那時真的很辛苦但又不敢哼半句,眼淚是偷偷的流,不想丈夫為自己擔心。終於熬到有點成績,廠房業主卻要收樓,為了置新工場,丈夫銳意賣掉剛置下的麗港城樓花,換取當時仍沒地鐵接駁的黃竹坑廠房,我當然擔心,但為了支持丈夫,我是贊成的,做生意要看長線。」唐永紅說。

唐永紅義無反顧,一心支持丈夫,只是父母和國內親友,都暗暗替她不值,認為她應該過得更好,而父母憂心女兒捱苦,作為旁人是可以理解。

「你問我有沒有後悔嫁給他?要由千金小姐,跑來跟丈夫捱窮?我只覺得,這個選擇是正確的。」唐永紅的眼神是堅定沒半點猶豫,就如她當日離鄉別井的決心一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女人的小確幸,外人是不會明白的。

魚蛋經高溫油炸後,要晾乾才能包裝。

疫情前,九記每日可出產超過50萬粒魚蛋。

北角「麥記美食」的自家製咖喱汁,配上「九記」魚蛋,令店外大排長龍。

有危就有機

夫唱婦隨,迎難而上,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九十年代,東哥的生意遇上了衝擊,當時香港漁業開始衰落,魚類供應逐漸枯竭,東哥眼見原材料越來越難找,就決定回到家鄉附近的廣西北海買魚,並於當地設置工場,魚鮮即時拆肉去骨,然後脫水冷藏即日運回香港,總算解決了原材料供應的困難。同時間,他又意識到人手工作始終不能長久,為了節省人力,也為了減低高溫油炸魚蛋時對員工造成的危險,東哥重新構思整個製作魚蛋的流程,決定用機器代替人手。

「我自己畫了草圖,再給機器廠家製作,主要將水煮、油炸、晾魚蛋及包裝四個程序整合為一,你知嗎?省錢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解決招聘人手問題才是重點,工場工作刻板又辛苦,不是人人願意做,有很多人做了一陣子就撐不下去要辭職。」東哥說。

東哥的遠見,奠定了日後發展的基礎。以機器代替人手,令九記的生產量大大提升,而且質素也漸趨穩定,客戶愈做愈多,港九新界大小食店,戶口多達四百個,街頭巷尾,總有一間你曾經光顧。其中一間位於北角榮獲米芝蓮推薦的「麥記美食」,由上一代的流動小販檔開始,堅持跟九記取貨,除了數十年交情外,就是相信他魚蛋的質素。

「由我爸爸那一代開始就用佢哋嘅魚蛋,因為肉質鮮味而彈牙,更重要是供貨穩定,要是有甚麼大問題,東哥會特意來一趟即時解決。當然有其他供應商比他們便宜,但做生意,信譽很重要,我還是會繼續用他們的魚蛋。」麥記美食第二代傳人阿Jack讚不絕口。

除了魚蛋、燒賣($23/包),更推出吞拿魚魚蛋,魚油豐富,口感紮實($26/包)。

魚漿唧成丸狀後經熱水煮熟定形。

麥記美食第二代傳人Jack和東哥對飲食很有要求,經常研究魚蛋醬汁。

把握機會改變人生

時光荏苒,兩公婆胼手胝足,生意上了軌道,人也不覺到了中年。人生有多少個黃金十年,事實證明,只要能把握一次機會,就可以改變一生。李元東由最初的一百大元、發展到今天的成就。他口裏不斷說感恩,真的,要心存感恩,因為很多人熬過了艱難歲月,也享受不了收成期。

人家說養兒防老,東哥和太太育有三個女兒,性格迥異,大女兒個性獨立、能言善道,二女兒文靜有禮,是專業會計—單看這一點,九記的公關與會計便毋須另覓人選。至於小女兒仍在求學階段,將來如何,有待揭曉。「大女好多諗頭,一返嚟就話要改革,大搞網上銷售、參加美食博覽,我二話不說舉腳贊成,年輕人應該有自己嘅想法,就算失敗,對我嚟講,都唔係使好多錢,當畀佢一啲做生意嘅經驗,雖然我哋唔算好有錢,但都要放手畀佢試,一次唔成功,就試第二次,但試第三次都唔得,就要諗一諗啦。九記將來都要靠佢哋傳承。」是的,沒有人一開始就成功,人生要從失敗中學習,重點是要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縱使女兒接手了好一段日子,但東哥從來沒有退下火線,採訪當日,只見他頭戴防塵帽,手套水靴,在生產線上忙東忙西,監察着每個工序,確保妥當。

妥當的魚蛋,堅韌軟彈,味道鮮濃,就像那對同心打拼的夫婦,散發一股過人的魅力,比黃金,更誘人。

三個女兒各有不同性格,但都孝順乖巧,有她們來承傳,東哥可以放心了。

一家人一條心,齊齊為九記努力,成功是有原因的。

後記:

「香港有鑽石㗎!遍地黃金,唔去就笨!」

八十年代,新移民普遍認為香港是金礦,只要置身其中,就能找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是的,李元東就是其中一個,在香港找到了金,找到了人生。

昔日香港,是金蛋,是美夢,是「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的地方。

可惜,那個黃金時代,早已過去……

人生無夢,和鹹魚無異。惟有咬緊牙關,抱緊理想,義無反顧,勇往直前,寄望他朝有日,歷過烈焰熬煉,石頭終成翡翠,魚蛋再變黃金。●

九記魚蛋

地址:葵涌打磚砰街16-24號有利工業貨倉大廈7D

電話:2814 7272

麥記美食

地址:北角堡壘街21-23號美嘉洋樓地下

電話:2887 7851

撰文:馬小玲

攝影:謝致中、張芷澄

編輯:潘惠卿 美術:魏家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