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橫行,公立醫院更正式失守,首次錄得醫護人員在院內被病人感染個案。聯合醫院共12名病人及7名醫護人員染疫,當中一名84歲糖尿女病人是超級傳播者,本月中入院的她疑因醫生誤判,入院九日後才被發現是武肺患者,而且病毒量高,曾入住兩個病區,經空氣傳染鄰床病人及醫護人員,有病人更是出院返回社區後才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昨午公佈,昨新增59宗確診,本地個案佔53宗,當中26宗源頭不明,累積個案增至8,541宗,另有50多宗初步確診個案。較早前已有三名病人確診的聯合醫院再多八名病人及四名醫護人員受感染。根據醫管局資料,聯合醫院爆發源於專收末期病人的懷安科病房,該病房一名91歲女病人12月21日出院,社康護士翌日家訪發現她氣促,接受檢測呈陽性。院方追查下,同病格的84歲及71歲女病人檢測後亦確診。
醫管局昨晚11時59分發稿,更新聯合醫院爆疫數字,稱再增1名病人染疫,即共12名病人確診;另受感染醫護亦由4名增至7名,包括4名護士、1名抽血員、1名病人服務助理及1名外判清潔員工,其檢測結果初步呈陽性。12名病人正在醫院隔離病房留醫,一人情況危殆。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到聯合醫院視察後指出,因接觸追蹤才被驗出的84歲病人為超級傳播者,她的CT值為14至18,代表病毒量及傳染性高。受感染醫護人員中,一人替病人清洗口部及餵餐時沒有戴護目鏡,或因此因病人飛沫進眼受感染。其他醫護有穿防護裝備,病房環境樣本中又找不到有病毒,估計是透過空氣傳播。
編號第8376號的84歲女病人住翠屏南邨翠杭樓,袁表示,她12月15日因為糖尿病酮症酸昏迷入院,當時病毒檢查呈陰性,但X光片顯示右邊肺部病變,醫生判斷是患者神志不清下口水流入肺部導致,未察覺她染疫。
這名超級傳播者被送入深切治療部,因病床不足在18日被送入懷安病房,21日又轉去內科病區,於是從一個病區感染另一個病區。
至於該超級傳播者的感染來源,袁指由於聯合醫院所在的九龍東有多個大廈爆發疫情,包括九龍灣麗晶花園、藍田、油塘等,若有人感染會被送至聯合醫院,亦會增加院內爆發風險,情況如早前歌舞群組,因為多人去養和醫院求醫,致醫院內出現爆發。袁國勇建議,若病人入院首次病毒檢測為陰性,但肺部X光片顯示有感染迹象持續,必須要為病人進行第二次檢測。院方應盡量不要調動病人到不同病區,減低傳播風險,任何需要協助病人做高風險護理程序的職員必須戴護眼裝備。
聯合醫院補充,第8376號患者首先住35號床,鄰近六張病床的病人全部確診;之後調至26號床,附近有三名病人受感染。另外在35號床病格外的39E加床,一名83歲女病人在12月18日曾入住,翌日轉到骨科病房,一日後出院回到麗晶花園家中,到24日到社區檢測中心接受檢測確診,有七名骨科病房病人須隔離檢疫。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表示,染疫醫護包括一名抽血員,由於抽血員不只在單一病房工作,院方會追蹤他在傳染期內到過的其他病房,並為相關病人做檢測;他又指患者年齡20至92歲,大部份在70歲以上,可能因此沒有戴好口罩。
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指出,即使再改善感染控制措施,在醫護日常工作繁忙下,也難免會有漏洞。若再有醫院爆發,可能要考慮全面提升防控措施,像沙士後期將所有病人介定為高危,醫護人員在所有病房及醫療程序都需使用N95口罩及全套保護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