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指不平安急挫3% 美團、騰訊、京東「聖誕快落」

科指不平安急挫3% 
美團、騰訊、京東「聖誕快落」

【本報訊】新經濟股今年平安夜並不平安!昨日內地對阿里巴巴(9988)涉嫌壟斷行為立案調查,為行業龍頭股份送上「聖誕大禮」。消息除了震散阿里系股份,美團(3690)、騰訊(700)等陪跌近3%,拖累恒生科指跑輸大市,挫283點或3.4%,收報8142點。

分析指,內地反壟斷調查一旦開始,各大科企龍頭均有被查風險,尤以大數據「搵食」的公司機會較大。由於市場需時消化政策陰霾,料板塊於明年首季才能走出弱勢,追求短線回報的散戶可先行減倉,轉戰其他板塊。

是次反壟斷調查主角阿里插8.1%,報228.2元;京東(9618)跌2.3%至325.4元。京東健康(6618)及阿里健康(241)分別急回15.6%及10.9%,為科指表現最差兩隻股份。小米(1810)獨自風騷,盤中破頂高見32.85元,收報32.45元,升1.7%。

專家籲減持新經濟股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譚智樂指,針對反壟斷行為的調查展開後,行業「遊戲玩法」或將改變,運用大數據賺錢的公司,背後較大機會涉及壟斷行為,容易觸動中央神經,「一旦科企的壟斷行為俾人捉到狐狸尾巴,股價沽壓較為沉重」,政策陰霾短期續困擾板塊,或要到明年1月、甚至首季才能回復表現。

譚又指,除了科企龍頭,SaaS或雲業務公司亦有類似風險;建議追求短線回報的散戶減倉新經濟股,待轉勢時才重新部署,中長線前景續向好。

獨立股評人聶振邦指,阿里被調查後,代表其他龍頭均有此機會,「整個產業會進行自我審查,檢查自身是否有令監管機構懷疑的地方」,料美團成為「下一間」的危機較高;皆因公司早前新增註冊多個生鮮商標,力拓社區團購而被官媒抨擊,板塊後市視乎阿里下周會否回穩,「若一直沉底,其他股份沽壓會繼續大」。

中信全年跌46% 差絕藍籌

聶認為,內地此舉並非意圖將科企「拆骨」,因相關公司對經濟發展有貢獻、民生亦受落,惟若觸及金融業務,監管取態相對強硬,「可能暫時要停一停或分拆」。

針對近日科企監管壓力,香港《經濟日報》報道,螞蟻集團獨立非執董、春華資本董事長胡祖六指,全球市場將關注當局舉動是否「出於政治動機」,及監管機構是否針對私人而非國有壟斷企業。胡又指,若反壟斷法僅被視為「針對」成功的民營科企,那將是一場悲劇。

臨近收爐,港股半日市走勢偏悶,高低位波幅不足250點。恒指靠港交所(388)、安踏(2020)及小米破頂力撐,收報26386點,升43點,成交近980億元。北水淨流入減至19億元。

全年埋單計,創科實業(669)、港交所及吉利(175)依次為表現最佳藍籌,年內升幅分別為72.3%、66.8%及56.4%。年內跌幅最大藍籌則為中信股份(267)、中海外(688)及中海油(883),首位累跌45.9%,後兩者累跌約四成。

另外,強積金顧問駿隆指本月環球股市向好,強積金報捷,月內人均盈餘4,470元,年初至今人均賺23,12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