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有得揀政府 可以不揀疫苗(李平)

蘋論:有得揀政府 可以不揀疫苗(李平)

在澳門特首賀一誠宣佈澳門人可以在三款新冠疫苗中揀選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為免被睇小,也宣佈香港人有得揀,但又心不甘情不願地設限:「不過,唔係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得揀。」她更要求媒體準確傳遞訊息給公眾,不要「政治化」疫苗來源地。然而,連上海防疫專家都不諱言國產疫苗與進口疫苗的差別猶如國產車與進口車,建議領導幹部先接種疫苗,就算林鄭等一眾高官率先接種國產疫苗示範,也難以挽回港人對政府的信任、建立對疫苗的信心。

香港專家被當佈景板

曾幾何時,澳門變成香港學習的榜樣?向市民派錢濟困,香港要學澳門;如今連讓市民揀選疫苗,香港也要學澳門。同樣是小圈子選出來的特首,號稱好打得的林鄭月娥原來如此不濟。親共人士近期狠批林鄭抗疫不力,甚至指林鄭一年一度的上京述職因此被押後,如果消息屬實,那麼,賀一誠就是被林鄭拖累了。港澳特首近年上京述職都是齊上齊落,如果只讓賀一誠上京,何異於中共公開拋棄林鄭?相比於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舉行通車儀式時,林鄭與習近平並肩進場,領先中共政治局常委韓正、時任澳門特首崔世安,真的是情何以堪。

其實,香港對澳門的優越感,不在於兩地特首在中共領導人眼中的地位,而在於香港擁有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在於曾經支撐這個國際地位的自由、法治。澳門為基本法23條立法未引起社會震盪及國際反彈,主要原因也在於澳門沒有香港這樣的國際地位與政治基礎。諷刺的是,澳門成了中共實踐一國兩制的模範生,香港成了反面教材,不只政治上被勒令要學習澳門,連經濟、抗疫都要學習澳門。

更諷刺的是,林鄭月娥為了顯示自己決策英明,一再拖香港抗疫專家落水,連宣傳打疫苗針也要他們當佈景板。香港一些專家堪稱任勞任怨,雖然封關、加強海員檢疫、限制市民社交活動等建議屢被林鄭政府駁回或敷衍了事,仍與林鄭不離不棄,反而不及內地一些專家敢言。

早在今年9月,上海防疫專家、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就被問及該怎麼選擇國產疫苗及進口疫苗。他的回答是:「你如果認為國產疫苗質量差,你實際上拷問的不是我,你拷問的是中國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所以你等於在問我一個問題,中國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靠得住還是靠不住?」他還反問:「買國產車還是進口車你們都能鑑別,為甚麼一到疫苗就鑑別不了呢?」

林鄭不可能提升信心

林鄭月娥說,對政府採購的疫苗,希望大家不要「政治化」來源地,疫苗的安全性和質素是最重要,而不是來源地。然而,疫苗安全性和質素的保證來源於政府的監管,取決於來源地的政府,豈能無視來源地政府官員的政治質素?

張文宏近日談及疫苗時又有一段精采的評述在網上熱傳。他說:「那今天誰應該先打(疫苗)?我個人覺得現在要打是領導幹部要先打⋯⋯為甚麼這麼講?因為群眾生一次新冠沒有關係,我們領導幹部自己感染,我告訴你這就是個醜聞⋯⋯誰在這種情況下風險最大,大家自己來評估。」

然而,今時今日以林鄭月娥及一眾薪高糧準的高官的民望而言,那怕他們率先接種國產疫苗,也不可能提升市民對疫苗特別是國產疫苗的信心,就像他們今年5月上街簽名支持訂立港版國安法一樣。問題的實質就在於,香港人最希望有得揀的是特首,而不是疫苗,但中共不只剝奪了港人揀特首的權利,還剝奪港人揀立法會議員、區議員的權利。一個DQ民選議員、非由民選產生的政府,憑甚麼決定我們的健康和未來?從梁振英亂港時代到林鄭月娥禍港時代,港人的心態都未變過:如果有得揀,我們輸得起。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