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轉移 - 左丁山

低調轉移 - 左丁山

1975年,左丁山初入銀行,當年全世界大事,香港人印象最深刻的,可能是美軍退出南越,西貢淪陷,越共成立一個越南南方共和國,是年5月7日,越南南方共和國臨時革命政府在西貢(即現稱胡志明市)舉行慶祝集會,稍後就國有化所有南越銀行,發行新貨幣,1976年7月2日北越接收「南方共和國」,組成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越南船民不斷流入本港及東南亞,原南越人民之銀行戶口存款,包括在美資銀行如萬國寶通(現稱花旗)、大通(現JP摩根大通)、美國銀行等等,皆蕩然無存。後來有海外南越富翁控告花旗,要求取回存款,結果只能取回在新加坡之銀行戶口存款(accounts domiciled in Singapore)。1970年代初,有大量東南亞人民在新加坡開設ACU(Asian Currency Unit,即亞洲美元)戶口,有啲親身去新加坡開戶口,有啲在當地美資銀行分行開戶口,詳細情況左丁山已唔記得清楚,當年仍然係trainee,唔到自己理,最記得嘅就係花旗承認所有在新加坡domicile嘅南越人戶口,美元存款可以取回。

想不到到了2020年,45年之後,蘋果日報報導不少香港中產「湧美資行開離岸戶口,部份滙豐客過檔花旗」,不禁有啲悲從中來,唔通1975年面臨之南越回收銀行資產情況,重臨香港?不過今日情況同1975年相差好遠:當年無KYC,AML等規矩,到銀行開新戶口話咁易,帶齊證件到新加坡,加一封銀行介紹信例如花旗、美銀,親身到新加坡一次,就可以迅速開設ACU戶口,依家就煩到震,更何況受疫情限制,難以旅行㖭。以前亦可趁旅行美國之便,在三藩市唐人街美國銀行開設美元戶口,依家呢,美國銀行受反洗黑錢條例所限,着手清理久未有活動之外國人戶口,唔使事先通知,就寫番一張支票寄來香港畀你關閉戶口,支票銀碼正正等於戶口存款數目。

金融時報(12月22日)報導環球銀行(Global Bank)為了避免觸怒北京,有了港區國安法之後,正在靜靜雞於新加坡擴充,於香港收縮,據調查, Linkedin數據發現瑞銀及JP摩根大通在新加坡招聘數字,8倍於香港。高盛、瑞信、花旗之新加坡招聘,兩倍於香港。雖然為了中資IPO,世界級大銀行唔會因國安法而離開香港,但私人銀行、資產管理等業務,已開始陸續低調地轉移陣地去新加坡,疫情過後,會有好多人去新加坡一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