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肺炎疫情下,被標籤為「藍店」、本港最大型飲食集團之一的美心集團受雙重打擊。本報發現,美心今年申請了七個新商標,全部未披露於官網,似以不同「偽獨立」品牌變陣求生。新品牌主要為網店或外賣平台,有美心旗下丼丼屋員工承認分店會製作食物,並於網上包裝成全新品牌出售。
根據知識產權署的商標記錄顯示,美心以「MAXIM’S CATERERS LIMITED」為申請人,今年內新增七個商標,業務全為餐飲,但方向以外賣網店為主,包括外賣平台、專屬優惠App、餐廳及麵包店等。據美心官網顯示,其餐飲品牌約56個,惟今年新增的品牌全部均不在其內。
其中於年初登記商標的新品牌包括「便當日子Bento Days」,該店為夏威夷風味丼專門店;根據其facebook專頁資料顯示,Bento Days不設餐廳堂食,主打外賣,覆蓋區域僅限於鑽石山、九龍灣、北角及馬鞍山。
本報記者前往上述四個覆蓋區域於外賣平台Deliveroo及Foodpanda顯示的餐廳位置,發現鑽石山、九龍灣及北角的Bento Days地址與丼丼屋分店相同,馬鞍山位置則為元氣壽司。
另一間外賣炸雞專門店CHICK IN A BOX,據官網顯示12間餐廳位置,有八間與一風堂分店地址相同,四間則為丼丼屋分店。
本報記者在丼丼屋分店問及CHICK IN A BOX外賣服務時,有丼丼屋分店職員表示該品牌只能透過網上平台訂餐,「食物都係我哋(舖頭)整」,意味部份新外賣品牌只是源用舊美心資源及相關廚房,恍如「掛羊頭、賣狗肉」。
CHICK IN A BOX提供官網直接下單,短途送餐最低消費100元,並按送餐距離而更改。本報記者選擇設有店舖的尖沙嘴為送餐點,雖然同區,但最低消費卻增至200元。該品牌主打炸雞,似想硬撼KFC的「炸雞一哥」地位;但觀乎其官網資料,食物款式單調,清一色炸雞,變化僅局限於口味及醬料,而主食僅得雞丼供選擇。
事實上,美心去年開始已因「藍店」二字賠上集團生意;而今年再遇疫情,牛奶公司早前公佈截至6月底止的上半年業績,盈利按年跌35%至1.15億美元(約8.91億港元),其中集團持有50%權益的美心期內錄虧損,收入插近三成。集團餐廳業務,即美心於香港、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業務銷售額,按年跌近30%,牛奶國際虧損2,500萬美元,即美心期內虧損達5,000萬美元(約3.9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