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恒指迎來大變天。恒指公司昨公佈諮詢文件,就恒指成份股組成提五大項建議,包括擬增成份股至最多80隻、個股權重上限劃一8%、鬆綁市值及最低上市時間的「染藍」要求等。諮詢期至明年1月24日止,料於2月公佈結果。
分析指,恒指此番改革為新經濟股及中資股鋪平染藍之路,另提高同股不同權股份(W股)及第二上市公司(S股)的地位,料美團(3690)及阿里(9988)將率先獲調高權重,其餘大型科網股,如京東(9618)等也「蓄勢待發」。
按現行規定,恒指成份股權重設有10%上限,W股及S股則設有5%上限。現時即使美團及阿里的市值、成交金額等與同業另一龍頭騰訊(700)不相伯仲,以昨日收市後計算,美團及阿里於恒指的權重分別仍僅4.86%及4.92%,遠追不上騰訊的10.08%;若新建議對所有成份股一視同仁,日後前兩隻股份權重將獲躍升,與騰訊的差距進一步拉近。
上次季檢生效後,本月藍籌數目首次增至52隻,而未來數目將大增到65至80隻,同時行業分佈進一步「去舊迎新」。據恒指公司的模擬成份股組合,若數目增至80隻,金融股權重由43%跌至34.7%,科技股則由23.8%升至27.5%。惟被分類為香港公司的成份股將維持約25隻,以支持香港部份在指數的代表性。
中薇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偉豪表示,恒指的估值長期約處10倍,若新增的藍籌名額主要分配予新經濟及科技股,將有助拉高指數估值,加上環球投資取態側重於科技,「公平對待番W股同S股都好正常」,目前估計阿里、小米(1810)等佔比會越來越高。
另外,文件建議放寬染藍要求,如刪除最低上市時間,意味更多中概股新來港上市可快速納入。恒指公司董事兼研究及分析主管黃偉雄表示,希望以後可彈性處理上市時間的要求,強調此並非為科技股度身訂做,而是為維持足夠代表性;市值要求改為「大型及中型公司」是令投資者更易明,該定義與恒生綜指一樣。
黃又指,以往選股是「一條隊」由大揀起,即使是某行業龍頭,由於市值較其他大型股小而不獲納入。現建議將12個行業分成六組,包括金融業、地產建築業、消費行業等,再於每組選擇具代表性的公司,令恒指可覆蓋不同行業。
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改革的作用之一是吸引更多中資股來港上市,這對機構投資者具意義,因為參考往績,W股或S股的波動大,只要有更多同類股份進入恒指成份股,攤薄波動較小的地產股和金融股佔比,會連帶令恒指波動變大,他們有更多空間從恒指的衍生工具獲利,對恒指發展屬好事。
惟彭估計,恒生科指或因改革受不利影響,因兩指數趨向相似,兼且一樣有顯著波幅,削弱科指的參考性,「好似當年嘅創業板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