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管治 失民心(李柱銘)

硬管治 失民心(李柱銘)

紫荊黨突然高調地曝光,不少揣測指該黨是中共在港落實其全面管治權的生力軍,但也有人質疑該黨被過度吹捧。因為紫荊黨成立已半年,卻還是寂寂無聞,既沒有盛大成立典禮,又沒有中聯辦或北京領導層的公開「祝福」,亦未見有任何活動,更沒有正式的黨總部、秘書處或地區支部。看來虛有政黨之名,並不相信該黨真的是中央授意成立。

然而,單單該黨能以「紫荊」為名,就已顯示出該黨與中聯辦肯定有關。不少人包括保皇黨,都諷刺該黨打算招收25萬黨員是天方夜譚。可是,如果紫荊黨的黨員,乃是中共一直以來潛伏在港的地下黨員呢?那麼,25萬黨員就一點都不誇張,同時,亦恰好解釋了為何該黨如此「低調」。

眾所周知,中共地下黨員早已滲透香港社會各階層,可謂無孔不入,政府、不同陣營的黨派、各大企業、大中小學、宗教團體、專業學會……等等。按估算,地下黨員在港的人數多達40萬。紫荊黨當然不是要把所有地下黨員「地面化」,而是提供一個知根知底的統籌平台,讓這些地下黨員可順理成章地投身政治。所以說,紫荊黨的黨員委實早已存在,而中聯辦及其前身新華社作為籌劃地下黨員在港工作的機關,便是該黨的黨總部,中聯辦手上已有大量鐵票和幽靈選民可供調配,故紫荊黨根本毋須跟其他政黨般需要拉票。

「新加坡模式」不可行

中共向來打算在港套用新加坡的管治模式,即「有民主之名,無民主之實」,雖然設有民主選舉,但長期執政黨人民行動黨(PAP)卻制訂了不公平的選舉制度,來扼殺反對派的從政空間,掌控選舉結果。近年,中共就是以DQ來達到此目的。無論是在選舉提名期間、當選後,甚或如近日的四位民主派議員般,已在任數年,一旦被歸類為要消除的敵人,便以「莫須有」罪名DQ,輕易地把議會變成一言堂,令整個香港都沒有任何反對聲音。

可是,就算是新加坡本身,自建國之父李光耀去世後,家長式高壓管治近年也開始力不從心。縱然PAP所組成的管治班子,大都是出類拔萃的精英,執政能力卓越,但在今年7月國會大選中,在不公的選舉制度下,PAP雖仍維持其一黨獨大政權(83席),但反對派卻打破歷屆國會選舉最多只能贏得六席的宿命,首次贏得十席,可見向來是順民的新加坡人都要站起來了!

新加坡模式在新加坡也開始行不通,何以中共仍以為在港可行呢?何況,香港政治背景跟新加坡存在顯著差別,早在港英政府時期,已享受法治、人權、自由等民主果實,故港人自然不會接受高壓管治。中共卻特意在港挑起「港獨」爭議,並以去年送中修例為契機,採取極權高壓手段製亂,然後藉詞平亂,為港制訂國安法,讓中共可名正言順地落實其全面管治權,務求全面控制特區的行政、立法、司法,迫令港人民心回歸。

中共以為這樣便可自稱兌現了一國兩制承諾,讓外界覺得香港依然享有法治和自由,繁榮如昔。然而,中共只能自欺,卻不能欺人,國際社會早已把一切看在眼內,根本不會接受中共的說辭。但香港被視為一個普通的中國城市,對國家發展根本毫無益處,惟有走回鄧小平的一國兩制藍圖,讓香港重返正軌,民心才會回歸。

李柱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