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父孫中山先生」? - 古德明

「國父孫中山先生」? - 古德明

中國近代史有個人物,無德無識無勇無謀,卻備受推崇。這不是毛澤東,而是孫文。

今日小學生都會說「國父孫中山先生推翻滿清」,但他最初只求滿清恩寵,一八九四年曾致函滿清重臣李鴻章,盼獲提拔,但其《致李鴻章中堂痛陳救國大計書》所述大計,無非「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之類老生常談,難怪李鴻章懶得賜見。孫文求寵不成,唯有改而號召革命,與同志成立興中會,一八九五決定攻取廣州,不料事洩,陸皓東等壯烈犧牲,孫文則逃到日本,從此流亡海外。

在海外,孫文名義上是「為革命四處奔走,為同志籌措金錢」,其實經常沉醉在日本幼年女孩懷中胯下。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義,他遠在美國丹佛市,渾然不知,十月十二日上午讀報,才知道「武昌為革命軍佔領」,但還是擔心革命軍力不能支,以「先從外交方面致力」為辭,在歐美逡巡多時,待大局粗定,十二月二十五日才回國爭權。他抵達上海時,《大陸報》記者問他說:「君帶有巨款來滬供革命軍乎?」他答道:「吾此次回國,未帶金錢,所帶者革命精神而已。」

一九一三年七月,英國《泰晤士報》駐華記者莫理循訪問武昌起義時擔任革命軍都督的黎元洪,黎對孫文的評語十分中肯:「世人對孫文之認識並不正確。他根本沒做過什麼實質工作推翻滿清,返回中國時,革命已結束,我也幾乎沒聽說過這個人。他是大大的名過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