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權組織:至少7無關案件交國安處

民權組織:至少7無關案件交國安處

【本報訊】港版國安法實施近半年,多人被捕被控。民權觀察就港版國安法發表報告顯示,至上月底,警方以國安法罪名作出至少27次拘捕,其中三人被起訴,另有至少七宗不涉及國安法的案件由國安處調查。黃廠因為產品設計及政治立場停運,引證國安法帶來的寒蟬效應。

民權觀察就國安法生效後的執行情況發表第二份定期監察報告,統計法例自生效起至11月底,警方以國安法罪名作出至少27次拘捕,當中三人被起訴。報告發現,國安法下,將和平的政治表達意見刑事化持續,進一步損害表達自由,例如前學生動源鍾翰林和「美國隊長2.0」馬俊文分別因在社交網站發文,以及在街頭呼喊港獨口號,便遭起訴分裂國家及煽動他人分裂國家,相關罪行面對最高刑期為十年。

寒蟬效應影響民間商業活動

報告指出,有最少七宗不涉及國安法的刑事案件亦由警方國安處介入調查,包括國安法生效前的涉嫌罪行,令人質疑是否濫權。報告以人民力量「快必」譚得志為例,他所涉控罪無關國安法,卻由擁有不清和不受審查強大權力的國安處調查,相關權力有可能被濫用。報告亦關注譚得志個案轉介至國安法指定法官審理,令人對既有的訴訟程序及政策產生疑問。

民權觀察認為,政府及司法機構應盡快公開國安法指定法官名單,交代委任原則和分派案件的程序及政策。由於法官由行政機關指定,組織「法官和律師獨立性問題特別報告員」曾警告這種類似俄羅斯的安排或會對法官的態度和行為帶來政治壓力和影響。國安處11月成立舉報熱線,報告特別指出,容許匿名舉報將導致惡意舉報,甚或有以不法途徑取得的資料。

國安法引起的寒蟬效應更影響民間商業活動,其中公開支持反送中運動的黃廠,因產品設計及政治立場受親中傳媒及建派陣營攻擊涉違國安法,感到威脅而暫停營運。港府引用國家安全理由不經本地司法程序取消四名立法會議員資格,以及循行政程序取消一名小學教師的資格,亦嚴重違反程序公義,侵犯選舉、公平審訊及學術自由等多項基本人權。

保安局稱警方作出拘捕是基於證據和嚴格按照法律進行,與政治背景及立場無關。就教師被釘牌事宜,教育局稱透過既定程序和清晰機制處理涉違反專業操守的教師個案,並依法採取行動。對於披露指定法官問題,特首辦稱考慮到法官及其家人起底或恐嚇等問題,目前不應披露未有被司法機構確定負責審理案件的指定法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