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起澳洲煤炭砸自己腳(潘小濤)

搬起澳洲煤炭砸自己腳(潘小濤)

過去一星期,浙江、湖南、江西、陝西、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先後突然大面積限電停電,著名小商品批發地浙江省義烏市連路燈及招牌霓虹光管也關掉,以節省電力,湖南有商廈停電後職員上班要走30層樓梯。廣東更可怕,廣深佛等城市停電之餘,還停水斷網,多人被困電梯,醫院治療受阻。對於突如其來的「拉閘限電」,雖然各方說法莫衷一是,但幾可肯定不僅是「政治性停電」,更是「搬起澳洲煤炭砸自己腳」的惡果之一。

國家發改委指停電是「工業生產高速增長和低溫寒流叠加導致電力需求超預期高速增長」的結果。為令此說成立,官媒報道北京低溫寒冷持續,電網負荷持續攀升,12月14日及15日的電網負荷冬季都創歷史紀錄;湖南發改委也表示,全省電力最大負荷已超冬季歷史紀錄,比去年同期增長14.1%。

可是,此說有很多商榷之處。這個冬天並非特別冷,冷鋒更不會集中攻擊幾個省分,若浙江受冷停電,為何相鄰江蘇沒事?限電的湖南、江西等都不是工業或製造業大省,工業生產也不可能突然急速升溫,各種統計數據也不支持這種說法。更尷尬的是,停電的多是三峽電站供電區,當年推銷三峽工程時就誇下海口,稱三峽供電可滿足華中華南等半個中國的電力需求。顯然,官方對停電實情難以啟齒。

習近平在本月12日的全球氣候峯會上宣佈,到2030年中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將達到頂峯,比2005年下降65%以上,並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這基本上重複習自己今年9月在聯合國大會上的公開承諾。

可是,這個承諾受到各方質疑。習近平的聯大講話後,美國國務院發表報告,批評中國減排不力,指中國自2006年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總排放量是美國的兩倍,幾乎佔全球總排放量三分之一。歐盟執行委員會一份報告也指出,2019年中國佔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三成多,也是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最大國家。2020上半年,中國新建1,280萬千瓦煤電廠,佔全球總量85.3%,並計劃建造更多煤電廠,芬蘭非政府組織「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糜偉(Lauri Myllyvirta)說:「中國地方省分大量建造新的燃煤電廠,與中國承諾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峯值的目標,相互矛盾。」他指中國使用煤炭已成癮,恐難根除。

關乎習的面子和權威

這些質疑不無道理,但忽略了中國體制特性。雖然中共在香港等問題都曾向國際社會作過公開承諾,但最後食言翻臉的例子不計其數,但習近平畢竟仍然在位,且密鑼緊鼓準備永續主政,他向全球作出的承諾,各部門各級政府還是要認真對待,甚至變成政治任務,因為這關乎習的面子和權威,影響其永續安排。因此,那些在節能減排未達標的省市必須趕在年底結賬前瘋狂追數補鑊,而浙江、陝西是習的政治老巢,更要身先士卒作榜樣,全力配合習的減排大計。對地方諸侯來說,以限電去「節能減排」雖然犧牲了民生和工業生產,卻可表忠。這有點像三年前河北的煤改氣鬧劇,當時的新任書記要配合治理京城空氣污染的政治任務,下令京城周邊地區禁止燒煤,改用天然氣作燃料,最終釀成河北冬天供暖危機。

至於今次華南華東停電,原因與近期中澳關係惡化也有很大關係。今年以來,北京不斷以關稅、停止入口等方式打壓澳洲產品,從大麥、紅酒、牛肉、龍蝦到最新的煤炭都跌落「限澳令」清單。中國電廠特別是沿海區一直依賴澳洲煤炭,相對國產煤及俄國、印尼的煤炭,澳煤質量及價格都有明顯優勢,佔中國電煤進口量57%,沿海省分電廠多用澳煤。可是限澳令之下,上月澳煤入口量比去年同期暴跌96%,而國內煤礦產量及運輸力一時又無法填補空缺,以致煤價急升,而很多省分煤炭庫存量已急跌至幾乎見底,電廠更近斷供。

這不是明擺着損人不利己、搬起澳洲煤炭砸自己的腳嗎?可是,在領導人面子攸關的大前提下,加上要以限澳令教訓跟在美國身後與中國為敵的澳洲,結果釀成多省民眾被迫停電過冬。而民族主義作祟下,豈會輕易放棄限澳令,結果必然是更多民眾受苦!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