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車師數秒打氣慰手足  冒寒姨姨早出晚歸:睇住佢喺法庭大

送車師數秒打氣慰手足  
冒寒姨姨早出晚歸:睇住佢喺法庭大

【齊上齊落】

【本報訊】 當法庭變成打壓工具,越來越多手足面對還柙或囚禁。「撐手足撐到底」這句口號,由去年街頭抗爭延續到法庭,有人「全職」去法庭旁聽送車,有人花心思將冷冰冰的法庭營造「家」的感覺。悲傷交織而成的2020年,一班送車師即使與日俱增受到打壓,仍然微小地堅持,為的是短短幾秒的連結,希望在手足失去自由前盡量打氣,正如一名送車媽媽所言,「正因為悲傷,我們更要團結」。

距法院下午開庭還有半小時,庭外已排着幾十人,當中有銀髮族、叔叔嬸嬸,亦有着校服學生。應訊男生被控無牌管有槍械,已被還柙逾半年,案件將交付高院排期。成功入庭旁聽的都靜靜凝望犯人欄,神情流露擔心,畢竟控罪最高可判監14年。

開庭、起立,控辯速速交換幾句,裁判官便宣佈案件押後,被告還柙至明年便休庭。整個過程僅一分鐘,懲教人員揚手示意男生步回囚室,他抬頭望向公眾席,廿多名「旁聽師」一一向他揮手打氣,他報以微笑。這數秒互動,是男生唯一與自由世界交流的機會。

散庭後旁聽師議論紛紛,記低男生下次上庭日期,有人提醒「落去預備喇」,便即魚貫步出法院,化作另一身份——「送車師」,預備送囚車,好向囚車上手足多一次打氣,有氣有力的年輕人不惜力氣跑足整條街,令打氣聲可加送多數秒鐘。

送車是漫長的等待,因囚車載着誰根本無從得知,送車師每每等到法院關門才算「完成任務」。近日天寒地凍,有一個婦人四圍奔走,問學生夠不夠暖,又向他們遞上生果和朱古力,大家早有默契稱呼她做「姨姨」。

姨姨說她是個全職主婦,時間較多,加上家人支持她撐手足,決定「做多啲」,每日早出夜歸到法院旁聽和送車,輾轉已維持了一年。首次踏足法庭是去年沙田新城市襲警案,「網上啲人話好少人嚟聽,佢(被告)又受重傷,可能有着一種母愛,聽完覺得要支持手足,就直到𠵱家。」

■旁聽師在聆訊結束後轉到法院外等候囚車,年輕人一邊追着囚車狂奔,一邊高舉手機叫喊。

「仔仔已經高過我」

不說不知,原來這座法院的旁聽師流轉很快,「暑假會多啲學生,開學後又少咗,有人搵到工又嚟少咗」,但更多因為「極品法院」外號,裁判官嘴臉多,判刑不時嚇破膽,有人於是不願多來,有人甚至受不住淡出。但說到心理創傷,姨姨說至今最難忘是去年11.18救理大後,被告名單很長但上庭的人很少,因為多人受重傷留院,「隨後一個個着醫院衫戴晒頸箍上庭,有人斷手斷腳,女仔盤骨都斷埋」,那段日子對她來說非常難受,只能每日鼓勵自己,要到法庭做目擊者。

旁聽師可以揀「開心啲」法庭聽審,但手足沒選擇餘地,很多手足被分到這座法院時會很灰很焦慮。姨姨說很希望盡量陪伴,說句鼓勵說話,攬着一齊喊,「希望我哋出現令手足覺得有人支持」。有些手足生於藍絲家庭,被愛惜和體諒不是必然,故她會以「仔仔女女」稱呼他們,盡量給他們家人感覺。

「仔仔女女」出入法庭令她感觸良多,早前有被槍傷男生再上庭,「上次見佢仲同我差唔多高,今次已經高過我,可能腳好番打得返籃球……好似睇住佢喺法庭大咁」。姨姨感嘆2020年苦難特別多,「正因為悲傷,我哋更要團結,環境無助,更要互相幫助」,希望更多人來旁聽和送車,讓手足知道有人仍未放棄,把牆內和牆外的人緊扣一起。

採訪這天,接近5時半囚車終緩緩駛出,多了人剛放工、放學趕到,接近30人貼着不透光的囚車車窗,舉起手機燈光,「撐住呀手足」、「唔好放棄呀」、「我哋等你㗎」叫聲此起彼落。但囚車轉出法院後即加速,有年輕人嘗試狂奔仍無法追上。這些打氣聲手足聽到嗎?姨姨就憶起有次,有手足早上出庭應訊,至傍晚才坐囚車離開,本已心灰覺得無人等他,誰知囚車一出「仲有幾個儍豬豬等到咁晏」並向他喊加油,後來有家屬向送車師帶來口訊道謝。原來,送車師的微小堅持,哪怕只是丁點也好,只要不鬆懈齊集盛放,也可令手足更有力量面對監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