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觀願望 - 古德明

主觀願望 - 古德明

六月二十九日,新香港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在《明報》發表文字,反對立法開徵物業空置稅:「決定推行一條條例,若單靠主觀願望而缺乏數據、例證作支持,實難以令人信服,放諸其他條例亦然。」堂堂立法會議員,連中文都不會寫。

按「推行一條條例」,是泛指所有條例,何必還疊牀架屋,說「放諸其他條例亦然」,而「放諸」兩字更是蛇足。同樣不知所云的,是「主觀願望」。

「主觀願望」或是英文wishful thinking的現代漢語譯法,但願望有「切實可行」與「不切實際」之分,卻那有不是「主觀」之理?孩子甲的願望是做飛機師,乙的願望是做船長,丙的願望是做貪官,賦性不同,「主觀」自然不同,願望也就不同。「主觀願望」就如「客觀事實」一樣荒謬。

下流現代漢語所謂「主觀願望」,中文是「一廂情願」或「一相情願」。不少事情,如嫁娶,如買賣,不是「兩相情願」,而只是「一相」,很難做到。所以,「一相情願」指不切實際的願望,例如這邊殘民以逞,那邊卻盼獲得人民擁戴,就是一相情願。秦民那有愛秦始皇之理。

謝偉銓那段四十字現代漢語,用中文改寫,只須二十三字:「任何條例,缺乏數據、例證支持,一相情願的推行,斷難服眾。」現代漢語人下筆,動輒洋洋千言,而言不及義,這樣的文字今日報刊太多,在新香港更一定會越來越多,原因也不必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