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內政大臣彭黛玲與前香港眾志領袖羅冠聰,及被囚12港人之一李宇軒的妹妹Beatrice早前於英國會面,氣得中共港共七竅生煙,連夜發聲明「強烈譴責」。加上12月初,美國因香港四名民主派議員被DQ事件而制裁14名中國人大副委員長,港澳辦、中聯辦(下稱「兩辦」)及港府新聞處,可謂日日譴責、夜夜憤慨。
自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前局長聶德權發表關於「兩辦」的政治功能論大出洋相後,「兩辦」此後一直對香港事務大放厥詞,甚至連特區政府的新聞公告,亦是搬字過紙,頓成官方語言化。
以港府回應英方會見羅冠聰聲明為例,其中不斷重複「罔顧史實」、「堅決反對」、「惡意中傷」等官腔,不禁令人聯想中共外交部華春瑩、趙立堅之流,只是港府在市民不知不覺間,直接把內地說話的模式套用於香港了。
無獨有偶,就港府回應美國新一輪制裁全國人大代表的聲明可見,文中盡用「全國人民感到憤慨」、「強烈譴責」、「停止干預內部事務」等「萬能key」,又一次與恒古以來,中國外交部的聲明不謀而合,盡是官方語言,洋洋灑灑數千字內,全部無關宏旨,毫無重點。
官方語言的運用,當然不是始於中共,任何極權政府均對此樂此不疲,英國開放大學教授Philip Seargeant曾在著作《The Art of Political Storytelling》表示,官方語言的目的,就是要投射當權者期望人民要有「對社會表示樂觀」的景象,企圖以此掩蓋事實的真相,成為一種社會的主流敍事模式。
「透過軍民聯合讓全國變成社會主義仙境!」這就是早前朝鮮勞動黨黨慶的口號,惟甚麼是社會主義仙境、軍民如何聯合,其實連政權本身也說不準,而這主要目的,正是利用激昂的言詞、含糊的內容,來表達極權政府企圖對社會輿論、人民價值觀的掌控。
前羅馬尼亞共產黨總書記壽西斯古,亦是運用官方語言的高手,為令後人引以為戒,以及記錄當時人民生活於極權下的悲慘,當局特別設立了「媚俗博物館」(Romanian Kitsch Museum)。館內盡是壽西斯古政權迫害人民的鐵證,當中不乏一些官方語言公告,更設有一個隨機接龍遊戲,只要遊人在各方格內選一組字(共選四組),接成一句後,任憑你如何拼湊,皆是一句毫無意義的句子。
官方語言的僵化乏味,常為世人所詬病,但謹記不要忽視其社會功能,因為正是極權利用一種抽象概括、誇張隱喻,甚至是教條式的正邪二分法,把世事極盡歪曲的手段,人民長期接收這些資訊,不僅會潛移默化,長遠而言,亦會影響對政治資訊的接收及過濾能力。
中共經常強調一國兩制之下,「一國就是一國」。這裏運用的「恒真句」(Tautology),正是極權為了令結果不容爭辯,自行作了定奪的敍事方式,意味着「一國」大於「兩制」,香港必須全然聽命於中共,中共才會「賜予」幸福、繁榮。再配合香港大量親建制政團、親共媒體的渲染,強調「中國好、香港好」等老掉牙的口號,聽來乏善足陳,但如上所述,就是極權期望投射的樂觀意象。
喬治歐威爾曾言:「如果說思想會腐蝕語言的話,那麼語言也會腐蝕思想。」重複的官方語言通過鋪天蓋地的宣傳、灌輸,目的就是侵蝕人民的思想,進一步限制思想、言論自由,令社會只餘下一片「歡樂繁榮」。在可見的將來,從政府新聞處發表的官方語言,會更頻繁地出現,而作為捍衞言論自由、思想自由的人民,必須更努力維護真相,利用文字、片段、圖片及語言公諸於世,對抗官方語言的對社會的污染及侵略。
家興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