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停電波及廣東,令外界關注內地供電穩定的問題。事實上,港府多年來一直有向內地購電的想法,但隨着內地近期供電不足,各省市紛紛「搶電」,從內地引電會否影響本地供電穩定性頓成疑問。
在《管制協議》下,港燈與中電一直佔據着本港主要的電力市場,本港有七成電力均由兩者的本地發電廠透過燒煤和天然氣所供應,其餘三成則由廣東大亞灣核電廠輸入。本港環境局轄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去年6月起,曾向公眾諮詢有關從內地輸入更多核能或再生能源,並提出直接連接內地發電廠或廣東電網,以在2050年或之前達到零碳排放的「區域合作」方案。不過據委員會上月公佈的諮詢結果顯示,高達83%市民並不支持有關方案,他們除關注內地核電的成本和安全性外,亦憂慮內地有政治原因。
路透社去年引述消息指,中國要求央企加大在港投資,以獲得香港企業控制權;有分析認為中央或透過控制公用事業,掌控香港命脈。而公用事業戰略價值高,電力更是對民生最具滲透價值的行業之一。此外,本報去年統計發現,港燈過去五年向澳洲和卡塔爾採購液化天然氣,價格平均較中電便宜36.9%,中電主要向國企輸入貴價「西氣東輸二線」天然氣。若中電跟隨港燈從國際採購,近五年可節省120億元。惟中電當時反駁,與港燈的氣源、簽約內容和時間不同,不應直接比較。
《蘋果》記者/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