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香港沒製造業 - 林夕

誰說香港沒製造業 - 林夕

香港產業架構偏斜到畸形嗎?未必。

本來最看好生產本土眼鏡品牌,藍光影響下,不愛惜眼睛,有形無形眼鏡跟奶粉一樣成為生活必需品。今年太多人沒帶眼識人,或對形勢錯判,或提早老花,近視尤其嚴重,有遠視者甚少。

今年最盛產莫過於帽子,一頂頂帽子滿天飛,像血滴子扣下來即能奪命。強調本土文化、跡近鬧獨立;前途自決,沒說明是哪方面前途,不管是你說的是文化發展前途,也是鬧港獨。

且看「香港獨立媒體網」要改名,閹掉「香港」,變成「獨立媒體」,事緣鬧官司時遭法官追問,獨媒是否支持香港獨立,只是彰顯新聞自主獨立精神,在法庭上這頂帽子誰擔當得起?有港獨之嫌,經大小粉紅經營紡織業務,又生產了漢奸、賣國賊、英國狗、美國狗的大大帽子,在香港出口轉內銷,如今暢銷全國。

製造英雄烈士義士產業,則由司法系統一手包辦,羅織原材料,織造罪名,由沒預料過的,有本身帶着殉道精神的,總之,在高壓下,不斷生產名揚國際的英雄,自願的甘願的,動不動就給媒體冠以義士之名。膽怯的政權製造勇者,新常態逼迫出非常人做出非常事,濫捕製造逃犯。神秘的監獄、擺明的為難,拘留在深圳的十二位港人,其實只想做一個人, 無辜地,製造赴義在囚牢的義士。

港警製造寒蟬,交棒給記者鏡頭製造一張聳動的照片,上映「五花大綁黎智英,鐵鍊纏腰賣悲情」,促進這條國際生產線源源不絕的聲討訂單。

催淚彈催生雨傘產業,毒霧製造豬嘴口罩,檢控官製造攻擊性武器,如此局勢自然製造移民。與此同時,時勢生產識時務的人皮面具,高級奴才培育準奴才,下跪動作提供大量生產膝蓋關節骨膠原的機遇,沒領導自信與過度自信的領導人,製造自己都不相信的謊言,集體宣誓製造虛浮的諾言。

厲害了我的香港,一年之內,一念之間,製造大量被消費的話題,無分durable goods或者non-durable goods,人人丟丟有聲。如果不屈的香港人屬於耐用產品,屈健筆之流則屬於非耐用品,定期製造衛生巾,一個一個將會用完即棄。為飯碗舔到光盤的人,讓人看好即棄筷子的錢景。

誰說香港沒製造業?如此共業,驚起卻回頭,這兩年悶聲大發財,有恨無人省而已。

電郵:[email protected]